狼吃娃娃游戏规则(小时候玩的狼吃娃娃的游戏)
今天要跟大家讲狼吃娃娃游戏规则的知识,其中对小时候玩的狼吃娃娃的游戏相关的知识也会有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答当下的疑问!
本文目录一览:
老家的一种棋,三只狼和十五只羊。狼杀羊,羊围狼。这是什么规则?
小时候和小同伴们玩过,西安叫,狼吃娃游戏棋,游戏的规则:不论是狼,还是羊,只能向前(可以上下左右)走一步,若羊向前走一步,和狼对面,后面的羊没跟上紧挨着,羊后有空档,狼就可以跳到空档吃面前的羊了。因此,羊必须格外小心,每向前走一步,后面的羊一定要紧随其后,每走一步,还要兼顾周围狼的位置,动向。一直到围住狼,不让狼动一下为羊胜利。若羊向前走,不小心被狼吃掉,后面的羊群就有可能被狼全吃掉,这时,狼全胜。没有平局之分,只有胜负。要么,羊围住狼,要么,狼吃掉所有的羊。
谁知道“狼吃娃”这个棋类游戏是怎么玩的?
这个游戏小时候我也经常玩。
名字叫做 狼吃羊。
1.棋盘
“狼吃羊”没有专用棋盘,只要在地上画一张就可以了,比如土地上,找快木棍就可以,水泥地上,找根粉笔就可以。没有放棋子的空白棋盘如图1所示。两端的菱形(我画的不太规范)称为狼窝。这图的画法一看就明白,怎么画我就不多说了。
图1.“狼吃羊”棋盘的画法
2.棋子
2.1狼
棋子“狼”共两个。无特殊要求,一般要求比羊的棋子明显要大。可以选择稍微大的石头
2.2羊
棋子“羊”共24个。我特殊要求,一般要求比狼的棋子明显要小。一般是“抓子”用的小石子。
3.棋子摆法
棋局开始时棋子的摆法如图2所示。两只狼分别占据狼窝,棋子“羊”摆放8只,游戏者手里剩余16只。
图2.狼吃羊棋子的开盘摆法
4.玩法及胜负判定
4.1棋子摆放好之后,由狼一方游戏者先行。
4.2狼如何吃羊。
4.2.1这只狼周围连线上下一个落棋点上必须至少有一只羊。
4.2.2以这只狼为出发点(命名为a点),与4.2.1中符合条件的任意一只羊(命名为b点)连接,如果其延长线上的下一个落棋点存在(命名为c点),并且该点上既没有狼,也没有羊。那么这只狼可跳至c点,同时b点的羊可被吃掉,也必须被吃掉。说白了和跳棋跳一步是一样的,只不过跳了之后把被跳过那个子吃了,也就是从棋盘上拿走了。
该示意图见如图3所示。该图中,狼先行,上下两排那6只羊都是随便吃的对象。
图3.“狼”吃“羊”示意图
4.2.3除吃羊之外,狼每次只能沿棋盘所画的线走一步。
4.3羊如何行棋
羊在手里有棋子的情况下,必须要放置手里的棋子到棋盘中,同时要尽可能占据有利的位置,在不被狼吃掉的情况下限制狼的下一步行动。在走完手里的16只羊之后。羊必须走棋盘里棋子。羊每次只能沿棋盘所画的线走一步。
4.4胜负判定
持羊一方的玩者把狼憋的无路可走,憋死了,即为胜利。
持狼的一方把羊吃了个七七八八,冲的七零八落,显然羊不能限制它。此时在剩余的羊被吃完前,持羊的一方一般会选择主动认输。
你可以自己搜下图的画法。
狼吃羊棋盘怎么画百度回答
狼吃羊(部分地区的叫法,也叫“狼吃娃娃”游戏),棋盘画法非常简单,在平地上画出纵横都为五线四格的棋盘就可以了。
狼吃娃娃是根据家乡农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游戏。棋盘的画法是在较为光滑平整的土地上,画一个纵横都为五线四格的“棋盘”,就地取材,用小石子或土块等为棋子,玩家双方一方扮演“狼”的角色,一方则扮演“娃娃”的角色。
双方棋子摆法:扮演“狼”的一方只有三个棋子,落在最边直线上相隔的直线交点位置上,扮演“娃娃”的一方将十五个棋子落在对应的后三格直线交点的位置上,“狼”与“娃娃”之间相隔一条直线。
这种游戏趣味性比较强,成为儿时的主要娱乐游戏。
“狼吃娃娃”棋规则:
游戏规则是"狼"和"娃"走直路,前后左右那边有"路"走那边,每次执一子儿走一步,一个交叉点一个交叉点落脚。狼多一种走法,"狼"吃"娃"时,狼与"娃"相邻,且娃旁边有空位,狼从娃身上跳过去落在空位处,娃娃就被吃了,从棋盘上去掉。这跟象棋"炮翻山"相似,不同之处是狼落在空处,吃掉的是相邻的子儿。若娃娃夹在两"狼"中间,因狼从娃身上跳过去没处落脚,狼不能吃"娃",谓之"双狼不掐娃"。
"娃"采用迂回包剿的战术围"狼",娃娃与狼相邻时,后面必须紧跟着娃娃,不能给狼留下翻身跳过的空位,不然反被狼吃了。只要若干"娃娃"将"狼"团团围住,或逼到拐角处,使"狼"无路可走,这只狼就死了,得从棋盘上拿掉。狼到拐角路短,娃娃到拐角安全。3只狼被围歼,或15只娃娃被吃掉,一局就算结束。
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
陈炉古镇是耀州窑延续烧造,炉火至今不灭的陶瓷基地,烧制的日用瓷产品坚实耐用,装饰图案简洁明了,洒脱奔放,趣味雅俗共赏,广受民众的欢迎,产品远销国内外,由于在其漫长的制瓷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工匠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华丽瓷章,使耀州窑在中国陶瓷文明史中影响深远,地位显赫,并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名窑之一。
耀州窑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往往能突破材质局限,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创作出好些衍生品,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瓷器品种涉及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盆、罐、缸、壶、碗、盘、盏、碟、灯、杯,各类家居陈设器,礼仪祭祀器外,还有瓷臼、瓷棰、瓷碾槽、瓷井圈、瓷柱础、瓷门墩、画轴头,衣钩,拉手,鸟食罐,猪食槽等杂件。
瓷乡瓷韵如烟海,积淀丰厚史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上的孩子,童年都有其有别于它乡的游戏内容。因其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娃娃们也多是靠山者玩山,近水者玩水,而生长于瓷镇的孩子们只能玩泥巴、玩瓷片了,因为陈炉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瓷镇的娃娃们在其快乐的童年生活中,依靠古镇千百年来瓷器烧造的丰厚遗存,依靠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巴、瓷坯、瓷片,以及一些特制的小孩玩具消遣嬉戏。
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儿童玩乐的项目日益丰富,家长也稍有能力给娃娃们买一点玩具了,之后又因国家提倡生育计划,娃娃数量减少等因素,使早些年流行于古镇,娃娃们乐此不疲的各种游戏项目,也与当今儿童渐行渐远,以至消失殆尽,谨书此文以寄幽思之情。
一、摔宝窝
摔宝窝也叫摔泥炮,五、六十年代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人丁兴旺,一个家庭少说也有四、五个孩子,整个镇子千百户人家,娃娃的数量可想而知,又由于当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人辛勤劳动能顾住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已是不易了,根本淡不上给娃们买玩具。但天性调皮活泼,贪玩好动的少年儿童,在泥巴、瓷坯、瓷片随处可见可得的大环境中,自能开发出各种乐趣和玩法。在众多游戏项目中,最简捷方便的玩法便是摔宝窝了。玩时,娃娃们溜进制瓷作坊,从泥场挖点练制好的泥巴,男女娃娃聚在一起,每人先用馒头大的一块泥巴,用手捏成一个大泥窝,底部尽可能薄一些,然后对着泥窝吹口气,抡起胳膊把泥窝口朝下,用力摔在地面,只听叭的一声,泥窝底部因空气的挤压,蹦出一个大孔,这种游戏叫摔宝窝。等几个娃把各自的宝窝都摔烂了。大伙便一起查看检验,看谁的宝窝蹦出的泥孔大,选出最大的宝窝后,其他的娃就要从自己挖来的泥巴中,取一部分揉成和那个泥孔大小一样的泥球赔给胜者。如此反复捏了摔,摔了补,到最后看那个小伙伴赢的泥巴多。虽然泥巴有的是,又无啥成本,但事关胜败,娃娃们也是争强好胜性格,都是愿赢不服输,故也玩的很是认真,往往为赔泥的大小而计较不休。有时候挖来的泥巴不是太多,而参与玩耍的儿童又多,便改变赔偿办法,即用和胜者宝窝泥孔大小的泥片来给胜者补孔。
二、捏泥巴
捏泥巴也是男女娃娃都喜欢的游戏,娃娃们挖来泥巴,随心所欲想啥捏啥,根据自己的意愿,捏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花草动物,桌椅床凳,食品人像,锅碗瓢盆等。有些心灵手巧的娃娃会用泥巴捏制口哨,晒干后,央求在窑场干活的大人给入窑烧成。口哨多以动物为原形,有狗羊牛鸡猴猪鸟等造型。多笨拙质朴,基本上不太注重外形,只求哨音响亮,吹瓷口哨也是孩子们相互联络的信号,召集其他娃娃时,不用上门去叫,只要在他家附近吹口哨就行。
三、摆演演
摆演演,陈炉人把小孩玩过家家称作摆演演。可能是和小孩多以废瓷盘瓷碗瓷碟为道具,以罗列摆放为兴趣的原因吧。男女娃娃们一同玩耍,取大一点的废瓷盘瓷碗当做锅当做案,小一点的废瓷器当做是吃喝用具,采些花草树叶当做食材,模仿大人做饭过日子。这种游戏很有意思,小伙伴们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便是家长,有权支排其他小伙伴在摆演演时的角色和任务,即谁烧火,谁做饭,谁取水,谁采摘,谁洗涮等。在玩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童谣融入其中。如:一溜溜摆豆豆,八个娃娃叫舅舅。格格能开黄花,前边走来你大妈,浑身上下都罢了,就是屁股太大了。罗罗面面,杀公鸡擀细面,你一碗我一碗,给你叔叔剩一碗。小媳妇尖尖脚,半夜起来压饸饹,细又长吃起婵,先给爷爷捞一碗,吃完饭又扫院,看这媳妇倩不倩。毛儿毛儿上天去,给你爷爷装烟去,毛儿毛儿你回去,给你爷爷端茶去。红萝卜蹲,白萝卜蹲,红萝卜蹲了白萝卜蹲。罗罗面面,油糕串串,猪肉扇扇,蜜糖罐罐。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掉到河里没人管。摆演演是一项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娱乐,动手动脑玩游戏,快活自在娃娃迷。
四、发悠
发悠是以烂瓷瓦片为道具的一种投远游戏,发悠类似于住在河边的娃娃们玩的打水漂。只是因为陈炉到处是窑场,废瓷瓦片随处可见,娃娃们便以此为乐,开发出各种玩法。参与玩耍的小伙伴们,每人拾几块瓷瓦片,站在地面画出的一条发悠线上,把手中的瓷片用力扔出,一次一片,比赛谁扔的远,陈炉人把这叫发悠。有时小伙伴也会选择远处某棵树或某家人墙上的一个小砖洞,作为发悠目标,比赛看谁能打中树杆或者扔进洞,凡此种种娱乐花样,都是娃娃们自己定制游戏规则,无需任何投资。一辈又一辈古镇少年儿童在这简单至极的游戏中,产生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不可限量的,远去的岁月中,一代一代陈炉古镇的孩子们就这么一天天成长。
五、打佬
打佬是一种男孩子玩的投掷游戏。那时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动手,用废瓷器打制玩具,选厚一点的盆底或者瓮底残片,用砖块敲击边缘,使其成为和巴掌大小的圆饼状,孩子们把这瓷圆饼称做佬。一般是两个娃玩,由顶缸捶决出胜负,胜者把自己的佬用力扔出,越远越好,负者用自己的佬瞄准胜者扔出的佬投掷击打,打中者为胜。若没打中,胜者可拣起自己的佬击打负者落地的佬,由于是瞄准投掷,虽未打中他人的佬,却也距离接近了,故往往很容易被后者打中,如这次又没击中,反击者则会轻而易举打中他人的佬,击中者为胜,又扔出自己的佬,让对方去打,如此反复。
六、打官
打官可称其为打佬的升级版本,多个娃娃可以同时进行,寻一块空地或谁家窑背,大伙齐动手找来三块大一些的盆底或瓮底残片,按前中后顺序竖立,间距是一步远,用小瓷片或砖来支撑稳固,便是靶子了。然后从前一个靶子算起,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几个孩子以顶缸捶的方法,决出投扔顺序后,便依次序用自己的佬作武器,站在线外击打前方竖立的瓷靶,击中前靶算一分,中靶二分,后靶三分,得分多者为胜,打官者可根据自己的手劲和瞄准程度任意选择瓷靶。得胜者可用右手中指弹输者脑门一次,弹脑门陈炉娃称做弹卯疙瘩,要不就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一轮完后,重新竖立靶子,开始下一轮比赛,以次类推,直玩至尽兴。这种就地取材随手自制玩的游戏很是方便,且大多是玩完便丢,第二天玩时再找来或者重新做,所以古镇孩子们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都比较强。以瓷片做玩具,又是投掷类游戏,故磕磕碰碰,伤手伤脚的事经常发生,但那时没谁把这当回事,小伤口流点血不算啥,同伴们会随手抓取一些细尘土按在伤口上止血止痛,一边按一边说“面面土贴膏药,不到三天就好了”,说也奇怪,那时真的很少有什么伤口感染,孩子们也很少忌讳什么,血一止住,便又投入玩耍,三几天后,伤口便愈合了。
七、抓子
抓子多为女孩子们玩,男娃玩的较少。孩子们拣拾一些黑釉瓷或白釉瓷碎片,厚度近一公分,用砖块敲击成二分硬币大小的圆片,这如棋子状的瓷片便称为子,分五子、七子、八子等玩法。以抓五子为例,每人手执五个子,两个娃玩,谁先抓谁后抓,也是以石头剪刀布或顶缸捶的胜负而定。玩时,两个娃娃面对面,席地而坐,手抓五子,手心向上抛起,从空中只接其中一个子在手,其余任其自然落地,复又抛起手中的子于空中,然后快速拾起地上的一个子,且必须在抛于空中的子落下之前用手接住。若没拾起地面的子或是抛在空中的子没接住落了地,便告失败,一般抓子都是三局两胜制,胜者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以显得胜之优越。这种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游戏,最为女娃们喜欢,那时候的学生娃们常在课余时间,随便找个空地,就地一坐,便玩的不亦乐乎,全不怕土不怕脏。七子、八子的玩法和抓五子相似,只是增加了拾取的难度而已,即根据地上落子间距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抛子拾起一个,第二次抛子拾起两个,第三次全部拾完,任何一次拾不起来或是没接住空中落下的子即告失败,另一个娃再抓,反复不停,直玩到尽兴。
八、打钉子
打钉子,玩具以孩子们自制的佬和废铁钉为主,玩法和打官有点相似。几个娃娃,每人准备一些铁钉,随便找一个场地,放置一块砖,然后每人放一枚钉子在砖上面,做为标靶。再从砖开始向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同样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投掷次序,投掷者站在线后用手中的佬瞄准标靶,用力抛击,目的是打中砖块震下或直接铲下砖上的钉子,落下的钉子便为击中者所赢。第二个娃再以同样的方法击打,直至砖上的钉子掉完为止,又开始下一轮比赛。若真有手劲大运气好的娃,一次抛击将砖上的钉子全部打落地,大伙便重新放钉子,重新开始。现在想起也是可笑,那时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钉子不被别人轻易赢去,有聪明的娃便把直钉子砸弯,引得大伙竞相效仿。赢了的娃娃得了好多弯弯铁钉,很是自豪骄傲,如得胜的将军一样,输了的便只能到处去找寻铁钉,准备资本以利再战。孩子们最喜欢到饲养室外给牲口钉铁掌的大木架下去找寻钉子,那时作坊泥料、燃料、生产生活用水、瓷器的转运等都是牲口驮运或马车拉送,故牲口颇多,经常会给牲口换钉新的铁掌,每次都会有拔下的废铁钉。那年月孩子们没有零食,常常装一衣兜没用的烂铁钉和瓷佬,这些游戏不仅练了孩子们的手劲眼力和动作协调性,也使他们在遍布古镇的废瓷碎片中,自得其乐。家长们多忙于生计,很少干预孩子们玩乐,任其胡成。
九、拉碌碡
这是爷爷、爸爸们给自家宝贝蛋蛋特意烧制的一种瓷质碌碡,形状和麦场上的大石碌碡一样,只是体量极小而已,一般直径十余公分,长度稍大于直径,两端正中心掏个小窝,便于固定碌碡架,用粗铁丝做架子,再系一节细绳,让娃娃拉着滚动满院跑,以激发娃娃走路跑步的兴趣。这种小碌碡多是一些家庭男娃少,大人十分溺爱孩子,才会给做的一种玩具,在大多数孩子眼中,算得上是那个年月的一件奢侈品了。
十、狼吃娃
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游戏,和跳棋有些近似。在地上用瓷片横竖各画五条线,共二十五个交接点,捡十五块小瓷片做娃,捡三块大瓷片做狼。两个小孩以顶缸捶胜负,决定谁当狼谁当娃,娃站三行,每个交接点上站一个,狠占最边一行,两头各立一个,中间立一个,空出的交接点为共同活动区域。狼先走第一步,有道是狼动弹娃叫唤,狼走一步,娃走一步,只要娃在狼前且娃身后交接点空出,狼便跳到空点上,将这个娃吃掉。若有一个娃落了单,而两头狼都有机会吃娃,则娃娃反而无事,有双狼不吃娃的规则。总之是狼和娃在画定的棋盘上周旋,斗智斗勇,看最后是狠把娃吃掉,还是众多娃娃把狼围困,狼被娃围困不得动弹便是娃胜,反之娃被狼吃的七零八落则狼胜,胜利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重新开始下一局比赛。
十一、老婆挡路
老婆挡路,两个娃玩,每人各拣两块相同颜色的瓷片,即这个娃的瓷片是白色的,那个娃的瓷片是黑色的,随便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区〉字形框架,一共五个交接点,两娃对面而坐,把瓷片放在各自面前的两个接点上摆好,顶缸捶胜者先走第一步,把自己的瓷片放到中间的点上,且不可一步把路挡死,只准走封口一边的瓷片,对方即可把自己的瓷片走到对方空出的点上,如此反复,直至同颜色瓷片的一方把活路挡死,另一个颜色的瓷片不能走动为输。采取三局两胜制,赢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或是刮鼻梁子,以显胜者荣耀。
十二、倒窑
倒窑是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小游戏,两个娃娃每人准备25块大小相对一致的碎瓷片,面对面席地而坐,在地上用瓷片画出两行五竖的一个长方形方格,一人五个空格,每人每个格子里放置5块小瓷片,由顶缸捶胜者先走。胜者可随意抓取自己面前方格中的5块小瓷片,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在每个方格中投放1块瓷片,放完再抓下一格中的所有瓷片投放,直到出现空格,即可赢得空格后一格中的所有瓷片,赢得的瓷片不再投放。第二人再依此法抓取瓷片放置,最为有效且赢的最多的是空格后,一格中有瓷片,后又空出一格,这样便可以连赢两格,叫做吃把捎尾。如此一路反复,直到格子里瓷片因数量减少不能玩为止,最后看谁赢的瓷片多,最大赢家弹输者卯疙瘩或刮鼻子,然后重新开盘玩下一局。
十三、背豆腐钱
所谓豆腐钱是一种形状似豆腐片的支烧垫片,常用来垫烧一些极小瓷器的正方形垫片,边长两公分左右,小窑货用来垫烧酒盅、水盂、烟葫芦等,因是一次性使用,故每次烧窑都会废弃很多。这种垫片规格通一,很受孩子们喜爱,他们常以此为玩具,用来背豆腐钱或是倒窑。玩法是把十余个垫片放在手心抛到空中,然后用手背去接,能接多少算多少,紧接着再次抛到空中,这次用手掌从空中抓取,两次累计,抓住多者为胜。此游戏用来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性和在空中抓取瓷片的准确性。三局两胜或一局定输赢,胜者弹输家卯疙瘩或刮鼻梁子。
十四、举重
旧时古镇的娃娃们,会随时随地生出种种玩耍的念头和玩法,有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顶拐、骑马蹬仗、跳高、跳远、翻跟头等徒手游戏。还有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举重,一群孩子比赛谁力气大,他们以砖块或瓷锁为重物,大伙轮流举,看谁举的时间长,举的砖块大。常规短砖重十五斤,长砖重二十余斤,瓷锁是用泥巴烧制的,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几种规格,是以前瓷镇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必备物品,可惜后来逐渐减少已至灭失,现在已很少见到了。笔者藏有一个重三十斤,底部32X17公分,高18公分的瓷锁,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形式已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基本上初中生的玩乐已多靠智能手机了,小娃娃们也受家长和社会群体的手机依赖症所影响,一个个玩起手机来,比我们六零后还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游戏,不是我不懂,是这社会变化太快。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终将沉入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
介绍关于狼吃娃娃游戏规则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想找更多关于小时候玩的狼吃娃娃的游戏的内容,请到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