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游戏指导的原则是什么?)
今天要跟大家讲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的知识,其中对游戏指导的原则是什么?相关的知识也会有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答当下的疑问!
本文目录一览: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如下:
一、突出指导重点。
1、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想像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创造,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幼儿对所扮演角色的认可和领会情况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其角色意识。
2、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自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3、关注幼儿需要,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方式,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游戏,不能在游戏之前设计好游戏主题、情节,让幼儿成为实现教师预设脚本的演员。
二、注重指导方法。
1、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
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如“娃娃家”的客人、“蛋糕店”的顾客、“小医院”的病人等,用角色的语言、动作等参与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游戏的情况,还可以设置疑难情景,帮助幼儿扩展情节或者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角色游戏离不开想像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像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反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3、以游戏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具体直观的游戏材料往往比对语言更有兴趣,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巧妙、恰当地运用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给幼儿带来游戏灵感。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幼儿讨论不仅是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重温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对本次游戏的开展进行预想,做好游戏的心理准备。
5、运用多种方式讲评。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引导游戏深入发展。
三、把握指导时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游戏时幼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自由且极具个性地表现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常常忘记周围人和事的存在。这时,教师要用一颗童心去欣赏孩子们的游戏,用一双专业者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情况。
幼儿园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那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究竟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来指导幼儿游戏呢?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按照幼儿游戏的基本进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发挥四种作用。
1.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其相关经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安排布置游戏场地等
2.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游戏中的同伴关系,游戏的持续时间、专注程度,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等等
3.根据上述观察的情况,结合幼儿的特点,适时、适度、适当地参与幼儿游戏促进游戏顺利开展,帮助幼儿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提升游戏水平
4.组织幼儿结束游戏,整理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酌情对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1.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么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边说边做,一是吸引幼儿兴趣,二是教给幼儿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
2.材料指引介入法
材料指引介入法就是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方法。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游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材料很多游戏就无法开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游戏材料,可以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也不尽相同。
3.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而不同语言在游戏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根据提问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
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拿不下了怎么办?”“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
上述就是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教师借助询问式语言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情境描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刚刚还扮演医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处闲逛)“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帮助幼儿丰富对警察的认识)“拿不下了怎么办?”(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指导幼儿学会使用替代材料)这就是询问式语言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
(2)建议式语言。
建议式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给予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出现困难时,给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导,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比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建议:“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为了在麦当劳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教师可以建议说:“麦当劳没有油条卖,那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
(3)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不太理解社会规则,或者模仿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在游戏中表现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游戏行为。据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澄清幼儿对事情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4)鼓励式语言。
鼓励式语言是教师通过鼓励或表扬的方式,激励幼儿把游戏行为继续进行下去或走向深入。
给飞机涂色
比如,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活动,主体是兵器,有的孩子画迫击炮,有的画飞机,画完后用油画棒涂色,一个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画棒给飞机上色,可是没有白色的油画棒,她就求助老师,说没有白色油画棒。老师先采用了建议式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颜色呢?”小女孩想了想,从中找出银灰色的油画棒涂色,刚涂了几下,就把头转向老师,老师看了看她涂的色,说“用银灰色涂多漂亮啊,很多战斗机都是银灰色,真棒”。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小女孩高兴地用银灰色涂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儿童游戏的顺利开展。
(5)邀请式语言。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性格也是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偏内向,或者社会性发展水平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游戏,总是一个人玩耍,很少会主动发起交往,或者在游戏中往往处于配角。这时教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咱们去给汽车加油好吗”等语言邀请幼儿与老师一起游戏或者进入游戏情境,围棋创造和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别人的游戏中,如何与他人展开交往。
(6)角色式语言。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扮演角色和参与游戏时应自然,不要露出“导演”的痕迹。这种方法和我们之前讲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在这里更强调语言的使用。
(7)指令式语言。
“指令式语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做出一些危险举动时,教师要立即通过明确的指令性语言制止其行为,比如,“不能这样”“赶紧停下来”“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得”,等等。明确具体的指令,能及时制止幼儿的不恰当行为,避免危险的出现,保证游戏活动安全健康地开展。
在游戏指导策略这个问题中,一共给大家分享了三种方法: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提供游戏材料、通过语言指导,教师应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策略对幼儿游戏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既是游戏的主人,也是材料准备的主人。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观察激活游戏。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主要就是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是什么吸了幼儿的注意?幼儿的这个行为能坚持多久?幼儿是如何与别人合作的(语言、动作、表情)?是主动交往还是被动应答?幼儿的情绪体验怎样?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
三、加强有目的性的'随机指导——指导推进游戏。
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帮助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在以下情况下教师应进行指导: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应及时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无法独立带走,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游戏情节得以拓展。
2、当幼儿不能专注持续的游戏时,教师要介入指导。比如:一个幼儿在“点心店”里扮演“收银员”,因为长时间地在收银台前做重复收钱的动作,久而久之便觉得枯燥。这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平行游戏,教师可以以“收银员”的身份做验钞的动作,还可以提供刺激性的材料“验钞机”等。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同于自己的游戏方式时,就会模仿教师继续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3、当幼儿进行简单而重复游戏时,教师介入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内容重复,情节简单。比如:幼儿在“金星小吃店”游戏中,由于缺乏经验,语言较简单,这时教师可以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这里的包子是什么馅的?” “有没有香菇肉陷的?”“还有什么馅的呢?”这样,幼儿下次游戏时交往多了,认知水平也会慢慢提高了。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例如:在“麦当劳”游戏活动中,工作人员拿着订货单手足无措地在各游戏角走来走去。教师随即从麦当劳取来了笔和订货单,走到娃娃家:“您好,我是麦当劳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你们需要一些可乐、汉堡或是署条吗?”“我可以免费把东西送到。”一旁的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并拿起订货单径直走到叮当美发屋:“你好,请问你们需要汉堡和薯条吗?我会送过来的。”看到工作人员乐滋滋地忙碌了起来,教师对幼儿竖起了大拇指,幼儿会心地笑了。
5、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
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服装店》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让幼儿情绪低落,没有人想去服装店上班了。教师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服装,鞋帽,箱包。丰富“服装店”的内容,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除此以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一些偶发性事件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游戏中的不安全因素、幼儿的过激行为和消极情绪等。这时,教师应予以积极关注与适宜指导,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完善游戏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于是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还可以引起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同伴的思考与争议。
在分享中展示亮点。每次角色游戏活动中都会出现创新的玩法,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激励他们以后更认真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在问题中关注个性。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游戏?是否能坚持扮演一个角色?是否能尝试新的玩法、拓展情节?是否与小朋友积极交往?因此,讲评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玩的,碰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的要肯定具有创造性、合作性、坚持性、独立性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以后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向这些幼儿学习。
在争论中整理经验。在游戏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并出现争论。在评价中教师可启发幼儿并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完善经验。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游戏方式。有效的指导不仅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更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五、教师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游戏角色
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的主题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创设主题时,先要对班级中的幼儿近况有所了解,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主题的创设。比如,在创设以“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把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和情绪相对稳定的幼儿混编成两组,让幼儿假装都不认识,接着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记住对方的姓名,手拉着手一起玩玩具、背儿歌等。教师在现场要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往,互相帮助,加深对集体的感情。此外,在开展游戏前,教师要对幼儿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要深知,角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非常关心自己扮演的角色。因此,教师除了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性安排角色,也要对角色进行适当的轮换,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教师在分配角色之后,也要及时对相关角色进行讲解与启发,让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还要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身份,发挥角色的教育意义。
六、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潜移默化地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中,教师在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角色后,也要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虽然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对熟悉,如“售货员”“教师”“警察”等,幼儿会把自己对角色的认知体验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出来,但有时动作会机械化,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此时,应给幼儿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如“妈妈下班了”游戏中,幼儿要扮演妈妈、爸爸、孩子等,教师此时就要让幼儿回忆即有的经验,想想:当妈妈下班后都干什么了?累不累?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幼儿想起了妈妈下班的生活点滴,也能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体会妈妈上班的辛苦与劳累。如在“超市购物”游戏时,教师也带领幼儿回忆平时和家长去超市的情形,鼓励幼儿学习超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感受与体验超市购物。
学前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幼儿的生活与认知体验越丰富,其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与生活中也要注重幼儿的相关知识的积累,通过不刻意的语言、行为等对幼儿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认知经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及时与家长对幼儿在家里的表现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还要对在角色游戏中有良好表现与接受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表扬,树立榜样的作用,分享其经验,让其他幼儿知道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幼儿,要教会幼儿用全面的观点与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
七、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勤于观察、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
虽然角色游戏的主体是幼儿,但教师不能对其在游戏中的表现放任不管,应勤于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实际游戏能力与水平,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每个幼儿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在认知能力、身体情况、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角色游戏需要不同幼儿发挥个性与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了如指掌,善于发现与肯定幼儿的优点与长处。如某个幼儿总希望扮演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一般这样的幼儿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组织能力,但往往对人的态度上不够温和,教师在对此情况了解后,首先要肯定与表扬这个幼儿的长处,同时也要帮助他改正缺点与不足。教师对胆小懦弱、不善言辞的幼儿也要适当进行引导。可以带领这一类型的幼儿去角色区,问其对哪个区角感兴趣,然后教师扮演成“妈妈”带领幼儿到邻居家里去做客,逐渐这一类型的幼儿就能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合作了,待其交往能力进一步加强后,要鼓励幼儿扮演主要的角色,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全方面感受到角色游戏的魅力。此外,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如在“美发屋”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在给顾客洗完头后,就去隔壁冷饮厅看服务员端饮品了,此时,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把幼儿引到自己的游戏中,找回自己的角色。
八、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注重游戏总结与评价
教师应该尽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游戏。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结束的时机,要在幼儿的兴致还没完全退却时结束游戏,这样可以让幼儿继续保持对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并为下次开展角色游戏埋下伏笔。当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回到现实中时,教师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可以先让每个幼儿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然后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幼儿委婉地提出改进建议,切不可过于急躁,要让幼儿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不要让幼儿背负太多的压力,通过教师的及时总结与评价,幼儿能对游戏有更深刻的认识。当对游戏进行总结后,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幼儿把区角的玩具、道具等都有序地收拾起来,并对场地进行简单的整理,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项幼儿反映日常现实生活的特殊活动。角色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能对幼儿现有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与幼儿沟通,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一方面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减少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幼儿的违规行为进行干预与疏导,为幼儿搭建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并及时对游戏进行总结与评价。
针对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的内容,本站都有完整的介绍,而更多的关于游戏指导的原则是什么?的知识也可以在本站搜索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