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内容

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攻略(生命简史怎么玩)

结衣游戏2023年03月18日 06:24:28游戏攻略68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攻略的知识,包括生命简史怎么玩,希望可以解答大家现在的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有关动物的生命现象

一、生命的定义

生命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象,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 。进化原理是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主要特徵。从生理学观点:生命定义为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 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从新陈代谢角度:生命系统具有界面,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但不改变其自 身性质。从生物化学定义: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 核酸和调节代谢的蛋白。遗传学定义:通过基因复制、 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热力学定义:生命是个开 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

二、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大致可分四类说法:

一为生命由自然力所创造 ,这是神学与哲学的主张。

二为生命可於短时期内由无生 命物质自然发生,过去和今天均如此。

三为生命与物质一 样同样永恒,生命於地球形成同时或稍后即来到地球。

四 为生命系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而产生。 这个说法较为现代科学家所采信。印度生物学家哈尔丹提倡「原始汤」理论,认为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原始大气 ,使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和醣等有机物质得以形成。它们聚集在原始海洋中,变成像热汤一般,生命就是从这个热 汤中诞生出来的。后来,芝加哥大学米勒在模拟地球原始大气的模型中,利用火花放电制造出七种氨基酸,这是构 成生物体蛋白质的要素。

三、广义的生命现象

1.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培育了千万种的动植物,依赖着大 气层的保护,内有充足的日光、空气、水及适宜的气候,不断的适应各种环境而繁绵生长。如果离开这个温室,这 些生物还能生存吗?一般人总认为,离开地球在太空中或月亮上,压力极低、温差又大,几乎没有空气与水份,而 且还充满各种宇宙线,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没有任何生 物能够生存,而事实确证明我们错了!其实在恶劣的环境中地球生物还能生存,这在地球上一些特殊而不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中,却也常发现一些能适应的生物。例如在释出强烈辐射线的原子炉内,也可以发现有微生物。1977年法国科学家在太平洋3000米深处,在水温高达 250度的热 泉口,发现红鱼、螃蟹、白蛤类等数种生物。而在南极极冷的冰块中,也可以发现嗜寒菌。由此可见生命力是非常 的顽强,在各种恶劣环境之下,仍有能适应的生物。这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不能以狭隘的角度来观察所有的 生命现象。

2.月球上的生命

根据美国詹森太空中心泰勒博士1974年的报告,1969年降 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所收回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置月球上的相机底部,竟然发现含 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也就是说: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 年半!这真是令人意外而吃惊的事,月球经由人类太空船多次的登陆探测,可能早已散播许多微生物在上面了,从 此事以后应要改口月球上毫无生命的说法了。如根据「神秘的月球计划」一书及吕应钟先生「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 ?」一文的研究与说法,月球上已早有了生命,而且是比 人类还高智慧的外星生命,也说不定!

3.太空中的生命

科学家利用模拟宇宙环境的实验,得知如「枯草 菌」、「黑麴菌」、「芒氏梭菌」等微生物,能长时间生存於宇 宙中。荷兰来登大学以枯草菌孢子实验,在照射相当於 1000年放射线剂量的紫外线,结果仍有0.1%的存活率。德 国的多赛博士发现某种微生物能在超真空环境中生存达数月之久。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许也有这些生命顽强的生物 ,正在随着宇宙灰尘或慧星等在太空四处流窜,也许是地球的生物飘向宇宙深处,也许是外太空的生物已悄悄的降 临地球,有人说爱滋病的病毒可能就是从外太空来的。所以美国太空总署对回返地球的太空船与人,都要实施太空 防疫捡查。

4.异度空间的生命

龙一直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吉祥动物,不仅对它们描述的 灵活灵现,甚至从古到今,都有很多人亲眼见过。以龙为例,在近代就有一个实际的目击案例:在抗日时期,於安 徽省涡阳县的城门口,就曾出现一条土色的龙,它的外形与图画中所绘的完全一样,身长约十公尺,直径约15公分 ,带有很浓的鱼腥味,一直停留在城门口,引起许多人围观。当地的自卫队队长李占元并派卫兵保护,以防止受人 搔扰或盗捕。且依民俗传说规定禁止小孩与妇女观看。直到第五天的夜晚,在一阵暴风雨之中,卫兵未注意到的时 侯,那条龙就不知去向了。而近来中国上亦传出在平顶湖遇见水怪及有龙出现在源流於石人山的湖泊区域。据说石 人山是个蛮荒地区,有许多的奇珍异兽,譬如发现有一公尺大的蝴蝶等,有人研究称该处是否为异度空间的窗口, 才会出现一些奇珍异兽及俗称属於灵界动物的龙。在十馀年前於新屋乡头洲国小,所发生的疑是外星人 体坠落事 件,如果真是外星人,我认为它不一定是从飞行中的飞碟 所掉落,倒是有可能也是来自异度空间。

5.沉睡与长寿的生命

根据1995年11月13日美国植物学报的报导,加州大学植物 生理学家沈珍报告说,他们已将一枚来自中国大陆的,一千二百八十八年前莲花种子培育出新芽。科学家冀望自这 枚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莲花种子中,探寻青春不老的秘诀。英国大英博物馆於三十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奇事,该馆工作 人员在搬运时,无意中把清水 到一对昆虫蛆的标本上,两只虫蛆竟慢慢蠕动起来,居然又活了起来!而这对标本 是 123年前在非洲采回制成的。生命不但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长久的年代中 保持下来,真令人难以置信。而类似的发现已相当的多,如富兰克林曾亲眼看到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层 中,开采出四只青蛙,而且还能活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采石场,工人也在一个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密封石 洞中,发现一只活青蛙。英国的考古队在埃及打开密封的金字塔陵墓时,赫然发现一只活猫。数年前广东梅县重修 观澜亭,发现石柱下竟然压着一只乌龟,石柱移开乌龟就慢慢爬了起来,据州志记载,这只乌龟被压了二百四十多 年了。另一个更不可思议的事,据说中国还有发现「万年龟」,经由其龟壳的碳十四鉴定,证实它已活了上万年。 这些生物的生命保存方法,究竟有何秘诀?

6.冷冻生命

1957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发现二千多年前的活蚯蚓十 八条。北爱尔兰地区有一种蛇,冬天被冻成冰棍,老人捡来做手杖,妇女把它们做门帘挡风雪,当春天来临,冰消 雪融,它们苏醒后就溜的无影无踪了。我们对这些纵贯古今的生命保持方法,还没有寻求到解答,但藉由科学的逐 渐发展,人类已能利用冷冻技术,把单细胞的受精卵做半永久性的保存。要保存多细胞的复合组织,可就困难多了 ,只能维持三到四个星期。若要把整个身体均匀冷冻,毫发无伤地长期保存,目前仍然做不到。虽然如此,已有许 多人为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加入美国亚尔柯生命延长基金 会,该会把已经死亡的会员体冷冻保存起来,寄望未来 较进步的医学使其复活。在电影里我们也常见在太空中旅 行的太空人,需要藉由身体的冷藏来消磨漫长的太空旅程及节省食物。这虽然是科幻情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也 许将来真的就是如此!

7.复制生命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复制自身的全部信息,只是 除精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这些信息大都被关闭,这些细胞都被特别化了,只能分裂成肝细胞、肾细胞或皮细胞等 。不过,一但这些信息被激发,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个体,由於它的基因信息不变,它可不失真的 复制出原来的个体。1997年 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宣布了复制羊“波莉”的诞生。他们从一只雄性 绵羊身上抽取了乳腺细胞,将细胞核用显微手术植入一个已用电击法除核的空卵泡内。在卵子环境中,该细胞核中 的遗传信习被唤醒,分裂成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产出与原雄羊完全一样的复制体。主持该项研究的科 学家维尔穆特声称,如果去做的话,两年内可以培育出第一个复制人。目前的复制技术,它需要卵细胞的环境来唤 醒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成胚胎任需植入母体的子宫。但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些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但复制人降 临这个世界,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人类的独特性、神秘性,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及宗教的信仰,将 澈底瓦解。 8.DNA的生命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生命保存问题,就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秘密的时空胶囊,故事虽是虚构,但并非是信口开河 。已经在地面消失的古生物,能够使它们在现代复活,这并不是痴人说梦,现在愈来愈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其中 的关键就是封闭在琥珀中的化石,琥珀是松树等植物的树脂所变成的化石。其中有些会含有昆虫等小生物,并保有 完好形态。科学家打算从这些生物取出DNA〔去氧核糖核酸〕,DNA被称为生命的设计图,若能取得古代生物 的DNA,便有可能藉由日益发展的基因工程与生物科技 ,在不久的将来使它们再度复活。

四、生命体的形态

在已知的物理世界里,我们都知道物质的形体,可分为气 体、液体、固体三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聚合体。而在我们所知的地球生物,其组成是以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为主 。人体就是以七成的水及三成的固体所构成。地球上是不是亦有以气体为主,或是纯固体的生命形态?物质三态的 差异,起因於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而有所分别。气体与液体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力相差一百万倍,液 体、固体间则相差一百至一百万倍。以气体为主体的生命,由於分子活动快速,要维持构造和生命机能较为困难, 理论上需要较大的形体,形状可能像台风。由於气体生命的身体非常脆弱,它需要一个宁静的成长环境。固体生命 有可能成结晶成长,且行动迟缓,为躲避其它生命的竞争,或许地球底部深处也有固体生命默默的活着。以地球多 水的环境,自然生命体亦是以液体与固体的聚合体为主。人类的生命观只限於地球生命,至今连地球生命的本质仍 未能掌握,又如何深入了解形成原理与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那麽放眼宇宙,无数个不同的星球,是否也各自存在 不同形态为主的生命?是否也有别於地球以碳水化合物机体之外的生命机体?以金属或其它物质组成?生命体有没 有可能超越物质三态,而存在光态或隐态当中?若有,则可能对灵异现象或神出鬼殁的幽浮,将有一番突破与合理 解释。这是值得让我们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五、人类的演化与起源

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说,认为演化是从低等、简易的生物 慢慢演化,随着环境的变迁经过优胜劣败的淘汰,进化为高等、复杂的生物。此说也推测人就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 ,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无法从考古学上获得证实,因为在所有出土的历代化石中,从没有发 现居於人与猿中间,而正在演化中的半人猿化石。相反的人还是人,猿还是猿,一点也没变。近代由於科学的更发 达,人类的触角已深入太空中,且由於对幽浮的更多发现与了解,人类才发掘「人上有人,天上有天」,人类为什 麽一定是低等生物演变的呢?也许人类真的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也许上帝就是人类的祖先,或许上帝就是外星人!

六、新思维探索外星生命

从以上的探讨,使我们对「生命存在」的定义,有一番不 同角度的看法。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开启了我们的思维。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出现。我们还能说只有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或是一定要与地球有类似形态的星球才会有生命吗?其它高温高 压、冷暗无气、寒冷冰封的世界,或许是另一形态生物滋生的温床哩!也许就在太阳系中,存在有地球以外的生物 ,正以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着;也许整个宇宙就是另一个巨大生物的身体;也许我们体内的一颗细胞,就是另一个 世界的宇宙,而那个宇宙的生物正面临跟我们同样的问题 ,正在思索着宇宙的尽头,是否有别的生物?

16回答者: dbb知道 - 大魔法师 九级 4-12 14:43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关于生命现象的资料

• 有哪些自然现象?要具体的资料!

• 需上海版初中《生命科学》全部的复习资料

•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

• 照脑CT结果出来是说以前有过血管出血现象,请问专家...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生命 现象

其他回答 共 2 条

三、广义的生命现象

1.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培育了千万种的动植物,依赖着大 气层的保护,内有充足的日光、空气、水及适宜的气候, 不断的适应各种环境而繁绵生长。如果离开这个温室,这 些生物还能生存吗?一般人总认为,离开地球在太空中或 月亮上,压力极低、温差又大,几乎没有空气与水份,而 且还充满各种宇宙线,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没有任何生 物能够生存,而事实确证明我们错了! 其实在恶劣的环境中地球生物还能生存,这在地球上一些特殊而不适合生物 生存的环境中,却也常发现一些能适应的生物。例如在释出强烈辐射线的原子炉内,也可以发现有微生物。1977年 法国科学家在太平洋3000米深处,在水温高达 250度的热 泉口,发现红鱼、螃蟹、白蛤类等数种生物。而在南极极 冷的冰块中,也可以发现嗜寒菌。由此可见生命力是非常 的顽强,在各种恶劣环境之下,仍有能适应的生物。这给 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不能以狭隘的角度来观察所有的 生命现象。

2.月球上的生命

根据美国詹森太空中心泰勒博士1974年的报告,1969年降 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所收回两年半前无人探 测船「观察家三号」留置月球上的相机底部,竟然发现含 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也就是说:来自地球 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 年半!这真是令人意外而吃惊的事,月球经由人类太空船 多次的登陆探测,可能早已散播许多微生物在上面了,从 此事以后应要改口月球上毫无生命的说法了。如根据「神 秘的月球计划」一书及吕应钟先生「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 ?」一文的研究与说法,月球上已早有了生命,而且是比 人类还高智慧的外星生命,也说不定!

3.太空中的生命

科学家利用模拟宇宙环境的实验,得知如「枯草 菌」、「黑麴菌」、「芒氏梭菌」等微生物,能长时间生存於宇 宙中。荷兰来登大学以枯草 菌孢子实验,在照射相当於 1000年放射线剂量的紫外线,结果仍有0.1%的存活率。德 国的多赛博士发现某种微生物能在超真空环境中生存达数 月之久。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许也有这些生命顽强的生物 ,正在随着宇宙灰尘或慧星等在太空四处流窜,也许是地 球的生物飘向宇宙深处,也许是外太空的生物已悄悄的降 临地球,有人说爱滋病的病毒可能就是从外太空来的。所 以美国太空总署对回返地球的太空船与人,都要实施太空 防疫捡查。

4.异度空间的生命

龙一直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吉祥动物,不仅对它们描述的 灵活灵现,甚至从古到今,都有很多人亲眼见过。以龙为 例,在近代就有一个实际的目击案例:在抗日时期,於安 徽省涡阳县的城门口,就曾出现一条土色的龙,它的外形 与图画中所绘的完全一样,身长约十公尺,直径约15公分 ,带有很浓的鱼腥味,一直停留在城门口,引起许多人围 观。当地的自卫队队长李占元并派卫兵保护,以防止受人 搔扰或盗捕。且依民俗传说规定禁止小孩与妇女观看。直 到第五天的夜晚,在一阵暴风雨之中,卫兵未注意到的时 侯,那条龙就不知去向了。而近来中国上亦传出在平顶湖 遇见水怪及有龙出现在源流於石人山的湖泊区域。据说石 人山是个蛮荒地区,有许多的奇珍异兽,譬如发现有一公 尺大的蝴蝶等,有人研究称该处是否为异度空间的窗口, 才会出现一些奇珍异兽及俗称属於灵界动物的龙。在十馀 年前於新屋乡头洲国小,所发生的疑是外星人 体坠落事 件,如果真是外星人,我认为它不一定是从飞行中的飞碟 所掉落,倒是有可能也是来自异度空间。

5.沉睡与长寿的生命

根据1995年11月13日美国植物学报的报导,加州大学植物 生理学家沈珍报告说,他们已将一枚来自中国大陆的,一 千二百八十八年前莲花种子培育出新芽。科学家冀望自这 枚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莲花种子中,探寻青春不老的秘诀。 英国大英博物馆於三十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奇事,该馆工作 人员在搬运时,无意中把清水 到一对昆虫蛆的标本上, 两只虫蛆竟慢慢蠕动起来,居然又活了起来!而这对标本 是 123年前在非洲采回制成的。生命不但能在各种恶劣的 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长久的年代中 保持下来,真令人难以置信。而类似的发现已相当的多, 如富兰克林曾亲眼看到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层 中,开采出四只青蛙,而且还能活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 一个采石场,工人也在一个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密封石 洞中,发现一只活青蛙。英国的考古队在埃及打开密封的 金字塔陵墓时,赫然发现一只活猫。数年前广东梅县重修 观澜亭,发现石柱下竟然压着一只乌龟,石柱移开乌龟就 慢慢爬了起来,据州志记载,这只乌龟被压了二百四十多 年了。另一个更不可思议的事,据说中国还有发现「万年 龟」,经由其龟壳的碳十四鉴定,证实它已活了上万年。 这些生物的生命保存方法,究竟有何秘诀?

6.冷冻生命

1957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发现二千多年前的活蚯蚓十 八条。北爱尔兰地区有一种蛇,冬天被冻成冰棍,老人捡 来做手杖,妇女把它们做门帘挡风雪,当春天来临,冰消 雪融,它们苏醒后就溜的无影无踪了。我们对这些纵贯古 今的生命保持方法,还没有寻求到解答,但藉由科学的逐 渐发展,人类已能利用冷冻技术,把单细胞的受精卵做半 永久性的保存。要保存多细胞的复合组织,可就困难多了 ,只能维持三到四个星期。若要把整个身体均匀冷冻,毫 发无伤地长期保存,目前仍然做不到。虽然如此,已有许 多人为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加入美国亚尔柯生命延长基金 会,该会把已经死亡的会员 体冷冻保存起来,寄望未来 较进步的医学使其复活。在电影里我们也常见在太空中旅 行的太空人,需要藉由身体的冷藏来消磨漫长的太空旅程 及节省食物。这虽然是科幻情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也 许将来真的就是如此!

7.复制生命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复制自身的全部信息,只是 除精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这些信息大都被关闭,这些细 胞都被特别化了,只能分裂成肝细胞、肾细胞或皮细胞等 。不过,一但这些信息被激发,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复制出 一个完整的个体,由於它的基因信息不变,它可不失真的 复制出原来的个体。1997年 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的罗斯 林研究所宣布了复制羊“波莉”的诞生。他们从一只雄性 绵羊身上抽取了乳腺细胞,将细胞核用显微手术植入一个 已用电击法除核的空卵泡内。在卵子环境中,该细胞核中 的遗传信习被唤醒,分裂成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 宫,产出与原雄羊完全一样的复制体。主持该项研究的科 学家维尔穆特声称,如果去做的话,两年内可以培育出第 一个复制人。目前的复制技术,它需要卵细胞的环境来唤 醒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成胚胎任需植入母体的子宫。但人 们早已认识到这些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但复制人降 临这个世界,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人类的独 特性、神秘性,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及宗教的信仰,将 澈底瓦解。 8.DNA的生命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生命保存问题,就是电影「侏罗纪公园 」中秘密的时空胶囊,故事虽是虚构,但并非是信口开河 。已经在地面消失的古生物,能够使它们在现代复活,这 并不是痴人说梦,现在愈来愈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其中 的关键就是封闭在琥珀中的化石,琥珀是松树等植物的树 脂所变成的化石。其中有些会含有昆虫等小生物,并保有 完好形态。科学家打算从这些生物取出DNA〔去氧核糖 核酸〕,DNA被称为生命的设计图,若能取得古代生物 的DNA,便有可能藉由日益发展的基因工程与生物科技 ,在不久的将来使它们再度复活。

四、生命体的形态

在已知的物理世界里,我们都知道物质的形体,可分为气 体、液体、固体三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聚合体。而在 我们所知的地球生物,其组成是以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为主 。人体就是以七成的水及三成的固体所构成。地球上是不 是亦有以气体为主,或是纯固体的生命形态?物质三态的 差异,起因於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而有所分别 。气体与液体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力相差一百万倍,液 体、固体间则相差一百至一百万倍。以气体为主体的生命 ,由於分子活动快速,要维持构造和生命机能较为困难, 理论上需要较大的形体,形状可能像台风。由於气体生命 的身体非常脆弱,它需要一个宁静的成长环境。固体生命 有可能成结晶成长,且行动迟缓,为躲避其它生命的竞争 ,或许地球底部深处也有固体生命默默的活着。以地球多 水的环境,自然生命体亦是以液体与固体的聚合体为主。 人类的生命观只限於地球生命,至今连地球生命的本质仍 未能掌握,又如何深入了解形成原理与地球生物不同的生 命?那麽放眼宇宙,无数个不同的星球,是否也各自存在 不同形态为主的生命?是否也有别於地球以碳水化合物机 体之外的生命机体?以金属或其它物质组成?生命体有没 有可能超越物质三态,而存在光态或隐态当中?若有,则 可能对灵异现象或神出鬼殁的幽浮,将有一番突破与合理 解释。这是值得让我们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五、人类的演化与起源

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说,认为演化是从低等、简易的生物 慢慢演化,随着环境的变迁经过优胜劣败的淘汰,进化为 高等、复杂的生物。此说也推测人就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 ,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无法从考古 学上获得证实,因为在所有出土的历代化石中,从没有发 现居於人与猿中间,而正在演化中的半人猿化石。相反的 人还是人,猿还是猿,一点也没变。近代由於科学的更发 达,人类的触角已深入太空中,且由於对幽浮的更多发现 与了解,人类才发掘「人上有人,天上有天」,人类为什 麽一定是低等生物演变的呢?也许人类真的是由上帝所创 造的,也许上帝就是人类的祖先,或许上帝就是外星人!

六、新思维探索外星生命

从以上的探讨,使我们对「生命存在」的定义,有一番不 同角度的看法。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开启了我们 的思维。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出现。我们还能说只有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或是一 定要与地球有类似形态的星球才会有生命吗?其它高温高 压、冷暗无气、寒冷冰封的世界,或许是另一形态生物滋 生的温床哩!也许就在太阳系中,存在有地球以外的生物 ,正以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着;也许整个宇宙就是另一个 巨大生物的身体;也许我们体内的一颗细胞,就是另一个 世界的宇宙,而那个宇宙的生物正面临跟我们同样的问题 ,正在思索着宇宙的尽头,是否有别的生物?

感悟类文章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1

漫步生命的历史长河,我们无疑会睁大好奇的双眼接收着浩瀚如海般的生命奇迹点滴。从最初的生命衍生,到随后越来越多的生命进化演变,到再然后的人类的出现,到现如今某些物种的消亡及某些新物种的发现——某事某刻的我们一旦静心下来对这些生命的故事进行汇总整合,我们或许会由衷地发现这是一幅极其绚烂多彩,史诗般的恢弘生命大篇。

探寻生命的源头,解读生命的历史,我最近正逐一细读着围绕“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主题的科普读本《生命简史》。40亿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光。如何可以从生命的源头追根溯源引领我们去考究生命的历史其实是相当艰巨的工作。不过《生命简史》这这本书册的资讯内容却并不是完全的学者们的假想推测。事实上,《生命简史》最大的亮点就是这本书的编者基于现有的诸多古生物留存下的化石证据,加以更多的推理演化,成就着更多生动淋漓的生命发展历程。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内容,这更是日积月累,或者是更多年份的积累演化而成。今时今日的读者们则可以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更加进一步地深入这样一曲“生命神话”般的分享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生命的历程,我们无疑不仅一饱眼福地答疑解惑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更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认知和对生命发展进程的了解。不断发展中的生命传奇注定着有太多的看点耐人回味。

永恒的海洋,从尘埃到生命,细胞、组织和躯体,我的同类和异族——这本书循序渐进地借由着地球上现存的化石向我们推演着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物种的孕育等诸多关于生命源头的故事。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之中的内容知识点是海量的。除了让我们大饱眼福外,我们的好奇心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尤其是在相关此类专业的大师级人物的分享中,我们更会深入地了解着原本静默无声的化石实则蕴藏着深厚的话语。

它们用着形状,颜色,结构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向我们揭开着关于生命发展的奥秘。这些化石变得是那般栩栩如生地充满着生机和灵性。作为读者,我觉得自己翻看这这本书的过程中队生命的简史有着一个更加形象深刻的认知。

文字的叙述在某种角度比较还是相对的单子。所以这本书的另一亮点就是文中还时时穿插着图文画面的解说。哪怕是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我们也可以借由着这本书真切地学习和了解着生命的主题。深奥的生命话题在《生命简史》这这本书中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这也难怪乎这本书被诸多的读者称之为是一座纸上生命博物馆。

走近化石,解读生命,《生命简史》一书通过化石,为我们众多对生命话题的读者逐一答疑解惑在书中。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2

生命的含义到底应该作如何理解才是正确的呢?就一般人的观点来看,动物、植物都有生命,但却不由自主地会有所偏爱!然而大家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却是,地球这个星球,倘若没有一点点生命迹象——譬如现在的月球或者火星——的话,恐怕也就不会拥有目前这般显赫的地位了!

就目前人类知识与观察,地球不仅仅是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很偶然地存在,很偶然地诞生了生命,历经40亿年发展,经过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直到今天!至于未来怎么发展,天知道呢?用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专家理查德·福提的话说就是,“生命——众所周知——就是一场赌博”。似乎根本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一切都是偶然,生命如是,人类也如是。

理查德·福提,追寻着三叶虫的足迹,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关心的只有生命,各种各样的生命存在、各种各样的化石遗存,从三叶虫开始,直到恐龙,直到人类自己。回顾了生命在地球上出现至今的历史——他称之为简史——之后,他还想知道,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稍微有些让人感到沮丧的是,理查德·福提认为,即使生命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40亿年之久,那也只能说明了地球上的生命足够幸运,一切只能归咎于幸运。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即使如今人类已经成为了地球上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生命,能够无比深刻地改变地球——当然很多时候也是在破坏地球——似乎比其他任何生命,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任何生命都要强大。那又如何呢?“谈笔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可不止是曹魏军队的命运,那或许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结局!当太阳的氢元素燃烧殆尽,变得无比“狂怒”之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0万年前,人类开始从灵长类中脱颖而出。数十万年前,智人战胜了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进而幸运的繁衍至今。似乎,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史。但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几百万年的历史算得了什么呢?理查德·福提说,假设地球的历史是一张表盘,那么“蓝绿细菌”大约在凌晨2点出现,无脊椎动物差不多在10点出现,而人类,却只是在午夜12点前1分钟匆匆出现——这一现实足以警醒人类,真的没必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无比伦比。在人类之前,以为自己是地球主宰的,或许还有三叶虫,或许还有恐龙,它们繁荣昌盛的历史是数以亿年计的,人类的历史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似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生命简史》这这本书中,古生物学专家理查德·福提充满诗意般地回顾了自己的研究历史以及足迹。他既是在作生命的科普讲座,也是在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于还想为生命、想为人类找到一个未来——未来可期,还是不可期呢?显然,这个问题很难得到一个确证的回答。现有的一切,只能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吧!人类知道自己所在的星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不过才能几百年的历史,而人类第一次真正冲出地球、到达所谓的“地外”也不过才有60年多一点的历史。

一切都是崭新的,新到了不能再新——所以,最正确的态度或许就应该是,既不必妄自尊大,亦不必妄自菲薄!人类已经足可以笑傲江湖了,没必要得寸进尺,没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知道宇宙中的某个地方会不会有“外星人”存在——或许他们根本不屑于理睬人类还有地球上的一切所谓生命体!如果以人类的眼光来看待那些平时根本落不进人类注意力之中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或许就能理解外星人对于人类以及地球的一种可能的态度了!或许,外星人会觉得,那也能叫做生命吗?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3

米兰·昆德拉有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经历了漫长的进化,以胜者之姿雄踞地球的人类,终也只是渺小的。是进化无尽头,还是我们本就无需操心太多?古生物学专家理查德·福提窥生命的既往以论将来,创作言简意赅的《生命简史: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一书,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场赌博,渺小的和伟大的都一样值得称颂。

这似乎有悖直觉,物竞天择,更能适应环境的后来者,难道不比祖先具有优势吗?被划为“高等”的动物,难道不比早期的单细胞生物更值得赞叹吗?生命的演化历程却诉说着故事的不同版本。在福提笔下,生命的演化过程可以一言以蔽:地球诞生于激烈的冲撞中,一大锅原始汤里活跃着分子,分子慢慢构成了活细胞,再产生组织和器官、分化出性别,生物的栖息地从海洋扩展到陆地和天空,还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意识。40亿年里,时间并未均等地分配给每一步。我们也不能武断地判定,人类或者高等动物出现的瞬间最惊艳——上述每一幕都可与之比肩,演化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个中艰辛堪比分娩之痛。尽管地球初期的生命要在显微镜下方能看见,却奠定了后续演化的基础。

好奇的科学家颇想探索,是怎样的契机让分子孕育出生命?他们模拟了地球原始汤的配方,尝试各种反应条件,却屡屡受挫,不得其解。也许一切只是上帝掷骰子的结果,像《红楼梦》里的冷香丸,妙就妙在“可巧”二字。生命纯属偶然,难以复制。譬如,每当我们规划移居外星时,总要先思量:那里有没有赖以维生的空气和水?福提说,地球上的大气和水源于一次严重的“肠胃胀气”,数以万计的喷气孔带出的蒸汽将地球包裹起来,生命因之有了出现的可能。地球的原始住民未必不如我们适应环境,酷热的气候、高浓度的甲烷,自有古老的嗜热菌快活地徜徉其中。它们兴旺发达,日后的氧气浓度升高,于它们而言才是场灾难!此后,还有无数偶然事件推动的演化,像是蓝绿细菌被细胞偶然捕获,成为了功能独特的叶绿体,造就了植物;为了争夺阳光,草本植物拼命向上,有了树木;树冠太高,根部输送营养困难,叶片的蒸腾带动了树干细胞的毛细作用。又如,早期微生物抱团生活,偶然发生了一次合作失误,尝到甜头的成员变成了捕食者;有了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就必须洞察危险,于是三叶虫有了眼睛……这种连锁反应环环相扣,永无止境。生命令人叹为观止的构造,其实是在应对环境;而环境的变化又充斥着偶然,因此福提说:“际遇或许是动力,或许是阻力,这取决于历史。”既是运气,对渺小的生命和巨大的生命而言,都是同等的。

可是,随着生命活动的日益频繁,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态链的渐趋复杂,生命对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生命一面在利用环境,一面也在为其他生命创造环境,演化不再是被动的。这些环境变化的发生可能是不自知的,如早期绿色植物对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贡献;可能是短视的,如食肉动物的几代放纵,致使草原肉库空虚,给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可能是基于自利,刻意地视而不见,如人类排入大气和水里的化学物质,或从环境中掠夺、谓之不竭的生命。作为有意识、会思考的生命,倘说我们真的堪称演化的“胜者”,难道不该更清醒、更审慎地面对环境的选择吗?

纵观生命的历史,福提认为,我们必须对自然抱持敬畏之心,既然大自然已经掷过这么多次骰子,历经天翻地覆的变化,灭绝过这么多“主宰者”,人类亦不该自以为特殊,高枕无忧。然而就人类的历史论,我们有别于其他生命的思考能力当能换得更强的做选择的能力。选择,指的不仅是面对环境变化的时候,争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还包括在变化发生之前,洞察征兆、未雨绸缪的能力。福提对地球生命的前景和人类的未来表示乐观,这是建立在我们是理性睿智的博弈者,而不是索求无度的赌徒的前提之上的。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4

读完理查德。福提写的《生命简史》,我对人类、万物及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这本书描述了生命进化的40亿年的历程。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伟大的生命一步步从海洋走向陆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绘制着绚丽多彩、光辉照人的历史画卷。

书中列举的一些事实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通过不断汇集凝结而形成了原始的浅海。这不禁让我慨叹自然之神奇,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伟大生命的摇篮。还有更令我吃惊。“生命初期环境由于中世纪的人们描绘的地狱一般,那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酸的世界,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氧气,硫磺从火山迸发出来,同时还伴有陨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多么恐怖的情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在那样的环境中绝对没有办法生存。然而,45—38亿年前,我们最原始的细胞(这里称为细菌也许更合适)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吸取养分,利用能量,挣扎着生存,一点点进化。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诗呵!还有一个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说法,做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而为我们所不屑的蛆虫,在几十亿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平凡的细胞而已。我们所蕴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这让我对一切生命都充满了敬畏,我们不应小觑任何生物,正如庄子所讲:“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为我一。”“存在即合理”,自然的法则从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时间驯服了整个世界上不断进化、变异的生物。

穿梭于生命演化的历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有时,我的脑海会冒出泰戈尔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几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书,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大楼,看着路上甲壳虫似的小汽车,我不禁哑然失笑。如果说生命的演化史是个时钟,那么蓝藻大约出现在凌晨两点,无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上午十点左右,人类则像灰姑娘一样,在整个戏剧即将终止的十二点的前一分钟才登上舞台,可是我们才几秒的时间就以极大的加速度将地球造成一个以人类为主的世界,这是应悲哀,还是应庆祝?

我不再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而紧张,因为我仿佛看到人类灭亡后,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发展,细胞、组织、躯体、动物……那些哭喊着:“救救我们的自然母亲”的人员是不懂的,自然有什么好拯救的呢,它没有什么感情,更不会因为某种生物的灭亡而停止自己的发展。真正该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类吧!

可是人类有情,谁也不愿看到浩翰的人类文明、人类科技被自己的双手毁灭。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灭绝后,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再出现像人类一样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生命简史》,想想吧,我们就是这亿万生命的集合:在身体里面,流淌着他们的汁液,凝聚着他们的活力,保护着他们的追求……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5

看封面的时候以为是一本精装书,没想到,是一本平装的,双封面,质量很好,我突然,觉得这种比精装本,更适合阅读。

因为这种软面的本子更适合在各个房间阅读,躺着、坐着、趴着……他不像精装本,必须端正地坐在书桌前。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类似于某某简史某某通史这样子的书籍。

其实生命经常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基因。

这是个不容避开的词。

最古老的生命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前我们最喜欢看的CSI(犯罪现场调查)中应用的破案手法,很多都核基因有关。

当时对这些场景是怀着畏惧和激动的心情的,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以前的信息网络不如现在发达,我们获得的知识有限,只能在电视剧和父母的口述中了解一星半点。

当时的书籍也通常都是一些流水账,每个点都不深入,点到即止一带而过,但是这本《生命简史》,让我重新对这类书有了新的定义。

有人说,达尔文和孟德尔虽然互不相识,但俩人却为二十世纪全部的生命科学奠定了基础。

就像所有其他关于生命的书一样,这本书非常实用耐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很多书往往沦为理论的刻板教堂。书中几乎可以说每一页都没有任何理论,只是在鼓励你走进生命的世界,开始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记得小时候,我的第一本启蒙书就是关于自然和生命的。

通常爸妈都会买一本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说回来,之所以要观察生命自然,最浅显的理由,恐怕只是因为——我们都是生命的孩子。

如果每一本教科书都是这么浅而易懂,也许我的生物课就不会那么差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如果把这本书简单地认为只是一本科普书,那就错了。作者理查德其实是想通过这本呕心力作,表达强烈大自然中一些小生命的求生欲望,它们虽然渺小,但是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前几天我堂妹过来翻了翻这本书,当时就想借回去看,我说这本书我看了三分之一,太精彩了,看完才能借给你。

后来堂妹失望地走了。

晚上的时候,我看完了剩下的三分之二,理查德在这些力重千钧的文字背后,让我们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

生命简史的读后感范文6

福提说:人类的自然寿命只不过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瞬间,和它比起来,我们的寿命微不足道。假设地球的历史是一张表盘,那么“蓝绿细菌”(蓝藻细菌)大约在凌晨2点出现,无脊椎动物差不多在10点出现,而人类就像灰姑娘突然想起舞会要结束一样,在午夜12点前1分钟匆匆出现。

然而,人类却在如此微不足道的地质年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在已知的时空间寻找未知。也正因为有了这份永远充满能量的好奇心,我们才有机会阅读这一本理查德·福提的《生命简史——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

前一阵子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这是一本在阅读过程中会感觉有些枯燥但又一直会吸引你读下去的书,这一本书我的阅读时间相对较长。而《生命简史》则完全不同,看福提的这本书,除了传播许多关于生命不断进化的知识,还有着福提本人去山川荒漠找寻生命进化的记录。跟随着福提的脚步,与他一起经历科学研究和旅行,回忆探索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艰辛、喜悦、困苦、惊奇,每一个过程,都似感同身受。

捧阅《生命简史》的时光,跟随福提在时光中穿越,是非常愉悦的夏日时光。

福提说:发现带来的喜悦买不来、装不出,在书本中也体会不到。在我们已知的粗浅知识体系中,提起三叶虫、提起恐龙,都可以简略地聊上几句。尤其是孩子们,我家宝贝小的时候对恐龙有着近乎疯狂的喜爱,关于恐龙的绘本,关于恐龙的电影、动画片,恐龙的各式玩具,只要看到就希望抱回家里,无论是新的还是家中已有的。在孩子眼中,恐龙时代神秘也丰富。每一次有新的发现,他都会不停地讲述给别人听,时不常的,还会拿着书本来考考你。对于所有的恐龙种类基本如数家珍,没有他叫不上来名字的。

可见,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探索是与生俱来的。这份热爱鼓舞着我们不断生命的本源,同时也在思考着未来。

很多长时间以来,一直在争论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鸡属于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恐龙又是由某种远古爬行动物进化而来。而地上的动物大多由远古的鱼类进化而来。然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从三叶虫进化而来。在产生“卵生”这一动物生态行为之前,动物已经存在。也就是说,鸡属于动物,动物先产生,然后进化出了生蛋的功能。结论是:在会下蛋之前,鸡的祖先早已存在。所以当然是先有鸡了。

还有更加简单的一种说法:先有鸡,我们先把鸡当成眼珠,把蛋壳当成眼框,因为有眼珠的大小,眼框才能根据眼珠的大小包住眼珠,换作鸡也一样,若先有蛋,那鸡后来若比蛋壳大,根本包不住,所以先有鸡后有蛋。

这本《生命简史的》的封面是一个露出一只眼睛的蛋壳,这目光冷静坚定。在探寻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人们一次次地否定,一次次地遇到阻碍,却始终坚定地前行,无论是一无所获还是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始终相信,在如此瀚海广阔的天地间,正是因了这份不断的进取,才有了今天的我们——从太古时期的细胞生物、石炭纪的“巨虫时代”、二叠纪的恐龙,冰川的时代的猛犸象……

生命——众所周知——就是一场赌博。40亿年的生命史,运气各不相同,但是,生命越发强健。回顾生命史应该心怀敬畏,胜过一切的敬畏之心。

福提在书的最后写道:让我们共同期盼着人类的明智之举吧,运气的转盘将一直在我们的命运中旋转。气候一定还会变化,也许还有火流星,也许还有毫无征兆的突发事件。

但是,生命总有对策。

去哪里能找到三叶虫的化石

三叶虫是寒武纪遍布世界的节肢动物,因为身体被两条“竖线”分成三部分而得名,这也是三叶虫最显著的身体特征。

↑三叶虫的“三叶”身体

三叶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们最早出现在5.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一直到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才完全灭绝,在地球上生存了3.1多亿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三叶虫演化出了相当多的种类。

↑科学家将已知的三叶虫分为八个目

目前全世界发现的三叶虫化石已经有上万种,最大的体长将近1米,最小的只有2毫米。它们凭借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可以说在寒武纪,哪里有海洋,哪里就有三叶虫。

↑最大的三叶虫有72厘米

三叶虫曾经广布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到了现代,即使经过几亿年的演变,三叶虫的化石也必然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去哪里都有可能找到三叶虫的化石。不过,如果非要集中在某处的话,可以去云南澄江看一看,那里曾经发生了著名的生命大爆发,史前生物的化石非常丰富。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竖屏休闲合辑:一手掌控双指操作,麻麻问我为什么能倒立玩游戏

节日挨节日,小伙伴们都非常忙碌, 于是呢~嘤酱就给大家找了这几款不吃配置、不吃网速,甚至不用把屏幕横过来就能玩的 游戏 。

它们以休闲为主,基本不肝不氪,上手相对容易,通关也并不无脑,很适合想打发时间,又厌倦玩千篇一律 游戏 的玩家~

虽是休闲,难度仍有,不论在被窝里、沙发上、还是倒立上墙, 随便打开一款就能挑战你各种姿势下的愉快玩耍!

01 | 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 游戏

作为一款竖屏放置挂机类 游戏 ,《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 游戏 》很像一部大众化的科普书籍。

在 游戏 中,作为玩家的你将扮演一名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机器人助手的帮助下,研究古生物的演化规律。

游戏 的玩法非常好懂,就是点击、收集和升级,《生命简史》中,我们最重要的升级元素就是DNA。

生物们会生产出DNA,收集一定量的DNA之后就可以逐步解锁更高级的生物。

在这里不仅能体验轻松休闲的放置玩法,还能学习有关神秘古生物的知识。经历前寒武纪、寒武纪,直至人类文明的时代,亲身感受进化论与科学的魅力。

游戏 前不久刚更新了周年活动~此时不入坑,更待何时?

02 | 来不及了快上车

《来不及了快上车》是睡神飞工作室的io最新作,继《我飞刀玩得贼6》和《我的大刀四十米》之后,这次魔性的战场转移到了开车上~

简单来说呢, 游戏 玩法就是开车捡人和组队打架,但区别于其他开车打架 游戏 ,《来不及了快上车》的特点是魔性沙雕。

场上有20多辆奇怪的车可用,你能捡到吃瓜喷众、香蕉忍者、秋名剑圣等14个有着各自奇葩技能的角色。

从2座摩托到9座战车,通过不同的车与不同人之间的克制关系玩出无数的花样。

03 | 赤核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玩的弹球 游戏 吗?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即使两三个弹球也能玩得超开心,《赤核》就是这样一款操作弹球的休闲闯关 游戏 ,

游戏 中,你将控制一个高速移动的小球,躲避敌人的枪林弹雨,利用弹射击败敌人!

不过, 游戏 里的弹球可没有小时候那么简单,虽然依旧一只手就可以弹来弹去,但开发商给这颗小球加了个BUFF——它会像特工一样侵入数据的骇客核心。

游戏 画面充满了浓浓的 科技 工业风色彩,因此背景、建模、小球的碰撞感以及音效都有着一股炫酷 科技 的特色,而且不同的章节主题还有不同的变形动画。

此外, 游戏 最大的特色应该就是子弹时间了,没错,就《黑客帝国》那种,也可以叫做时空缓慢术。

当小球滚动的时候,可以在任意时刻点击屏幕触发反应时间进行方向校准,有种精细到微秒操作的feel~

04 | 繁荣 美食 市场物语

《繁荣 美食 市场物语》是大繁盛系列的第一弹,这个放置经营系列在日本算是比较受欢迎。现在,国服也定于8月20日上午10点正式上线啦~

游戏 的剧情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国家被大商会搞到了破产,而主角需要用烹饪赚钱来还钱拯救国家的故事。

在这个还钱的过程中,玩家扮演的主角认识了不少能够制作 美食 的小伙伴,然后和他们深度交流,然后把他们都变成了自己的好 朋友。

游戏 玩法的主要的内容是在剧情发展和NPC的互动养成上,但研发菜谱的过程也很有趣。

玩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食材根据提示做成好看且好吃的食物,常常有些非常奇奇怪怪的菜谱就此诞生~

05 | 魂器学院

《魂器学院》刚出来的时候,被画风吸引的嘤酱狠狠捂了下自己的肝,正准备咬一咬牙,喊出真男人的口号“为了老婆这些都算什么!”的时候。

突然发现《魂器学院》竟然是一款主打养肝护肾的二次元放置 游戏 。

故事设定在2048年,那是一个人工智能高度繁荣的年代。

你要扮演“魂器学院”的指挥--班长大人,指挥魂姬们在这个世界共同 探索 、侦破、追溯和战斗。

游戏 的战斗也非常简单,只要在战斗开始前,把小姐姐们分配到合适的位置就行,她们会非常主动的去战斗的~

每次战斗由3名魂姬组成,每个魂姬都有各自的作战型魂器与称号,属性、奥义(大招)也都不同。

更让人兴奋的是,玩家还可以和魂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比如观察她们的入寝生活啊,或者摸摸头,给她们搭上漂亮的衣服都是OK的~

06 | 牧羊人之心

《牧羊人之心》也是款经典魔物娘RPG了,由第一弹 游戏 发行,曾拿到过2018年快爆年度最佳二次元 游戏 奖~

游戏 背景被设定在一块名叫“卡露蒂亚”的大陆之上,在这里,魔物和人类共同生活,人类可以通过成为驯养师,驯养属于自己的魔物。

游戏 玩法包括了魔物的收集与养成、休闲的牧场建设、体验各种战斗与冒险,以及RPG式的剧情。

当然啦,最有意思的是,玩家在 游戏 中能从一个蛋开始培育自己独特的魔物娘,成为驯养师、并建设自己专属的魔物牧场。

07 | 我的大刀四十米

“我的大刀四十米,允许你再跑39米。”

这是一款魔性io手游, 游戏 的玩法是大家熟悉的 io 玩法,手持一把大刀进行战斗,谁最后活的长、刀长,谁就赢了。

游戏 玩法很简单,在竖屏的画面下,有一个“ ”,其实就是隐藏的方向按键, 用这个按键来控制移动。

在攻击上,只要玩家移动就会自动挥舞大刀开砍,具体攻击方式就像切菜,砍树能跟切豆腐一样丝滑的 游戏 也真不多见了。

场景内的事物,如蘑菇、大树、石头等可以增加大刀的长度,当你的大刀变长后, 就能砍得更远。

不过开放商也是在平衡上下了功夫的,长刀的攻击速度会比短刀要慢。

所以拿个大砍刀就觉得自己能天下无敌,可是要惯性翻车的哦~

08 | 你行你上

本期的又双一款玩梗 游戏 《你行你上》,虽然在现实中有点嘲讽的意思,但就 游戏 来说,玩梗归玩梗,强也是真强。

单看画风你能知道这其实是款超过4294967296个关卡的休闲 游戏 吗?嘤酱突然有种不是自己在消遣 游戏 ,而是 游戏 在消遣本嘤的感觉……

至于如何过关,请参考 游戏 名,当然就是上上上了,我们要不停的上升!

但小方块在向上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物,稍有不慎就会掉落下去,或者直接死亡。

至于为什么有4294967296个关卡?是因为 游戏 在内容方面采用了无尽制玩法,而且随着进程的不断深入,关卡也会变得越来越虐心,

所以,有人想试试第4294967296个关卡会虐到什么程度吗?

09 | 牌师

《牌师》粗犷的水墨画风别具一格,但玩法又是很西方的Roguelike与DBG相结合,这样以配合倒有了一丝别样的乐趣。

作为一款关于国风妖怪冒险的卡牌组构筑手游,《牌师》需要比较强的策略性,加上结合了Roguelike元素, 游戏 的随机度很大,体验也更为丰富。

10 | 钢琴块2(别踩白块儿2)

这是一款寿命很长的休闲 游戏 ,前作是2014年的爆款 游戏 《钢琴块》,直到现在玩这款 游戏 的玩家也非常多。

《钢琴块》 游戏 系列是以极简风格出名,玩法简单又有难度层级,很多小伙伴闲暇的时候,一时不知道玩什么 游戏 就会下意识选择《钢琴块》。

游戏 最大的特色应该就在于曲库了,随便点开一关就是有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肖邦等大佬们的曲子,而玩家只要伴随着音乐节奏点击黑块就行了。

一文看懂《时间简史》之谁是宇宙中最长寿的

古希腊有几派哲学家,对宇宙的变化做过很多看起来可笑、仔细想想却是深入的思考。

首先,宇宙必须是变化的,否则我们无法谈论时间。我在第1讲中谈计时的时候,就说过古人用日晷计时,那是利用日出日落,这就是变化。现代电脑里的石英钟则是利用石英晶体振动,最精确的原子钟是利用光的振动。没有变化没有运动就不会有时间,所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不停地变化的。

这样看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是很自然的。这位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流过你的身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一想,总会觉得他的观点有点毛病。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将他的看法推广到一切事物呢?如果下一个时刻的一块石头不是上一个时刻的那块石头,我们是不是要每时每刻给石头重新命名?

当然,作为现代人,我们知道了,其实我们还是可以认为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例如,一个基本粒子就是一个基本粒子;例如,我们认为,上一个时刻的电子和下一个时刻的电子是完全一样的。在古代希腊,最早看到这个最重要的现代物理学概念的人是德谟克利特以及他的老师留基伯,这两个人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只是,他们出生得太早了,根本无法用实验来证明他们的想法。

在这一讲,我们会谈一谈宇宙中的各种基本粒子和一些天体的寿命,这也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话题。

古希腊人中最聪明的一些人认识到宇宙中物质可以分割成不变的原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在时间的长河中,这种深刻的认识被遗忘了2000多年。在物理学中,直到玻耳兹曼,为了解释热力学,才让原子论复活。但是,正如我在第2讲中谈到的,玻耳兹曼在世的时候,原子论一直没有得到主流科学家的承认,直到爱因斯坦用原子论解释了布朗运动,科学界才接受了原子论。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一个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很有意思的是,电子的发现,却比原子论被普遍接受的时间要早一些。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用一种叫阴极射线管的东西做了一个重要实验。什么是阴极射线管呢?就是一个气体比较少的玻璃管中间有一个电极。在这个实验中,普吕克尔将阴极射线管接上电源,他发现,阴极射线管的管壁发出绿色的荧光,他觉得可能有什么东西在电极上被释放出来了。到了1876年,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哥尔茨坦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并命名为阴极射线。

要再过一些年,物理学家才发现阴极射线其实是由一些微小的肉眼根本看不到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电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将阴极射线放在电场和磁场里,结果他发现,这些射线不但可以被弯曲,而且还可以被反射,如果阴极射线是波的话,就很难解释这些现象。所以,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由粒子组成的,他测量了这些粒子的电荷和质量的比例。他还用实验证明了,不论这些阴极射线来自什么气体,它们的质量都是一样的。

后来,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努力,原子模型被建立起来了:任何一个原子,中间是一个原子核,周围是一些电子。例如,在最轻的原子中,中间是一个最简单的原子核,也就是质子,外面是一个电子。并且,电子要比质子轻大约2000倍。

如果我们单独将电子隔离出来,一般认为,电子的寿命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电子会永远存在下去。所以,电子看上去最接近德谟克利特心目中的“原子”,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存在下去。当然啦,如果我们将电子和它的反粒子也就是正电子放在一起,电子就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了,电子和正电子会找到对方,湮灭成光子。我在《给孩子讲相对论》中谈到了狄拉克是如何预言正电子的,也谈到了电子的一位“老大哥”——谬子。

地球上的物质都是分子和原子,也就是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那么,谬子是怎么被发现的呢?20世纪上半叶,一些好奇心很重的物理学家将可以测量电荷的静电计放在气球上,然后将气球放到数千米的高空,发现了很多在地面上看不见的宇宙射线。正如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一样,这些宇宙射线也是由一些粒子组成的。

1936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有一种粒子在磁场中弯曲得比质子射线厉害,却不如电子射线的弯 曲程度。如果假设这种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小,比电子大,那么就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比如说,这种粒子比质子轻,在磁场中就比质子容易弯曲。安德森就这样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这种基本粒子就是谬子。

谬子的电荷和电子完全一样,质量却比电子大了差不多200倍。但这并不让人惊讶,让人惊讶的是,谬子不像电子那样寿命是无限的,它的寿命非常短,只有五十万分之一秒。

好奇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那个时候原子钟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科学家是怎么测量这么短的寿命的呢?其实,当我们谈一个粒子的寿命的时候,我们是假设这个粒子的速度等于零,也就是静止的。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派上用场了。大家还记得吧,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对一个运动的物体来说,它的内部运动看上去是慢动作的,比如说一个运动的时钟走得比静止的时钟要慢一点。越是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它的内部运动的动作越慢。同样,一个粒子在飞速运动的时候,它的寿命比静止的时候要长。在宇宙射线中的谬子的运动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所以谬子的寿命其实很长。

尽管飞速行进的谬子寿命可以被任意拉长,静止的谬子的寿命却十分短,短到我们用普通的石英钟都无法计量。为什么谬子的寿命这么短呢?在基本粒子的世界,其实我们应该问一个相反的问题,相比于谬子,为什么电子的寿命可以无限长呢?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自然中任何事物的寿命通常是有限的,一个生物是如此,甚至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也是如此。

就拿一块石头来说,它只要暴露在空气中,或者在水里,就会被侵蚀,时间长了,就会风化或者变成更小的石头。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看,石头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这些原子和分子当然可能分离出一些,这样,一块石头就会变小,甚至彻底消失。

那么,物理学家是如何看待基本粒子的呢?就像古希腊人一样,现代物理学家是这样定义一个基本粒子的:它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粒子。基本粒子本身不能分割,却会从一种基本粒子变成另一种基本粒子,或者更多的基本粒子。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就是19世纪末发现的两种新的相互作用。

第一种新相互作用,和某些原子核不稳定有关,这种不稳定现象又叫放射性。放射性涉及的相互作用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原因是这种作用比电磁力小很多。第二种新相互作用,就是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的力,这种力比电磁力还要大很多,因此叫强相互作用。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相互作用,或两种基本力,一种就是万有引力,另一种是电磁力。发现原子核放射性之后,人类才发现,原来在这两种力之外还有别的力存在。

最初发现放射性的人是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和 历史 上很多重要物理学发现一样,贝克勒尔发现放射线也是非常偶然的。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但X射线本身也是光子。伦琴在第二年年初公布了他的发现,轰动了世界,消息传到巴黎,法国科学院就讨论了伦琴的发现。贝克勒尔正好在场,他得知这种射线是阴极射线管打在物质上发出的,第二天就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用荧光物质做试验。他用两张厚黑纸把感光底片包起来,然后把铀盐放在黑纸包好的底片上,他发现底片居然感光了,这说明铀盐会发出一种射线,也许是X射线。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确证这与X射线无关,而是铀元素自身发出的一种射线,他把这种射线称为铀辐射。1896年5月18日,他在法国科学院报告说:铀辐射是原子自身的一种作用,只要有铀这种元素存在,就不断有这种辐射产生。后来我们都知道了。铀原子核本身不稳定,它的寿命是有限的,它会衰变成其他元素的原子核。

现在我们知道了,放射性涉及很复杂的过程,其中一种过程就是弱相互作用。科学家经过长达70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弱相互作用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在自然界中,除了光子之外,所有基本粒子都参与弱相互作用。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孤立的电子为什么寿命是无限的,而谬子的寿命很短。电子和谬子都参与弱相互作用,这两种粒子看起来很像,只是谬子比电子重了200倍。电子为什么寿命是无限的呢?电子不可能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其他粒子,因为它是带电粒子中最轻的,如果它衰变,衰变的产物必须有一个比它更轻的,所以它不可能衰变。

谬子就很不幸了,因为电子比它轻,它就可以衰变成电子加上其他粒子。真实的结果是,谬子会衰变成电子再加上两个中微子。那么,科学家为什么会花上70年才弄清楚弱作用呢?就拿谬子来说,它的衰变过程还挺复杂的。谬子先衰变成一个中微子和一个叫W粒子的东西,然后W粒子再衰变成电子和另一个中微子。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谬子衰变的过程,其中有三个粒子带有负号,意思是这些粒子带一个负电荷。两个中微子还有两个不同的下标,这是因为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微子。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预言了W粒子的存在,预言这种粒子的人,就是我们在上一讲中提到的温伯格,以及他的中学同学格拉肖。

现在说一说温伯格和格拉肖的故事,这两个人是中学同学,当然他们预言W粒子的时候,早已不是中学生了。因为这两个人一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关联,所以我们同时讲他们的故事。首先,温伯格的全名是斯蒂芬·温伯格,而格拉肖的全名是谢尔登·格拉肖。他们的出生地都是纽约市,而且他们都是犹太人。格拉肖比温伯格大几个月,格拉肖是1932年年底出生的,温伯格是1933年5月出生的。巧合的是,他们进入同一所中学,也就是纽约的布朗克斯理科中学,并成了同班同学。这是一所很有名的中学,又是一家以科学为特色的中学,因此两位同学在中学时学习上就有了竞争。

犹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希望后代成为知识分子,在精神领域获得成就。格拉肖的父母是来自俄国的移民,父亲是一名管道工,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格拉肖从小就努力好学,希望脱离父母的阶层。无独有偶,温伯格的父母也是移民。他们在1950年从中学毕业后都去了康奈尔大学上学,同时在1954年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温伯格去了哥本哈根大学的玻尔研究所读了一年研究生,然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并在1957年获得博士学位,真是神速,那一年他才24岁。格拉肖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不过他拿到博士学位的时间比温伯格晚了两年。格拉肖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去了哥本哈根,在玻尔研究所隔壁的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尽管格拉肖比温伯格晚两年才拿到博士学位,但他也挺幸运的,因为他的研究生导师是另一位著名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施温格。为什么说他很幸运呢?正是他的导师施温格影响了他,让他对弱相互作用产生兴趣。在那个年代,尽管物理学家发现了很多与弱相互作用有关的现象,比如谬子会衰变,中子也会通过弱作用衰变(我稍后再谈这个事情),但物理学家还没有一个解释弱作用的理论。

在玻尔研究所的时候,有一天格拉肖突然来了灵感,他想,弱作用很弱,这说明有一个中间过程,而这个中间过程发生起来很困难。什么是中间过程呢?比如说电磁力,一个电荷通过产生电磁场去影响另一个电荷,产生电磁场的过程就是中间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格拉肖的老师施温格以及另一名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已经弄清楚了电磁力的完整理论,电荷产生电磁场的过程可以看成电荷发出一个光子,当这个光子被另一个电荷接收之后,另一个电荷就感受到了一个力。

在下页这张图中,有两个电子,还有一个光子用希腊字母表示。我们都知道,光子的质量为零,因此电子很容易辐射它,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电磁力比较强,同时电磁力也传递得很远。

回到格拉肖在气候阴沉的哥本哈根获得的灵感。他想起他的老师施温格曾经说过,弱作用也是通过一种像光子一样的粒子传递的,只不过这种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当然,施温格之前并没有解决弱作用这个难题,因为,后来格拉肖意识到,需要三种新粒子才能完全解释弱作用,这是格拉肖在哥本哈根获得的最重要的灵感。格拉肖想到的三种粒子都是什么呢?一种就是前面谬子衰变过程中出现的那个带负电的粒子,又叫负W粒子,第二种是负W粒子的反粒子,也叫正W粒子,它会出现在反谬子衰变的过程中。格拉肖想到的第三种粒子,叫Z粒子,不带电。因为这三种新的基本粒子都在弱作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叫作中间玻色子。三种中间玻色子都很重,W粒子比质子重了80倍,Z粒子比质子重了91倍。正因为这些粒子都很重,所以谬子这样的粒子在发出它们时比较困难——就像我们扔一个很重的铅球。这样的话,弱力相比电磁力就弱很多,而且传递得不远。弱力传递得不远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它只在原子核内发生。

格拉肖随后在1961年发表了关于弱作用的论文,这篇论文后来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当然,格拉肖不得不和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共享这个诺贝尔奖,其中一位就是温伯格。

看来,从中学时代就竞争的两位同学中的格拉肖赢得了第一步。从1966年起,温伯格就开始思考他的竞争对手格拉肖的理论,他发现这个理论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如果把量子力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考虑进来,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很专业,我就不仔细给大家讲了。总结成一句话,温伯格在格拉肖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第四种粒子,这种粒子很有名,叫作上帝粒子。有了上帝粒子,整个弱作用理论就完美了。1967年,温伯格发表了完整的弱作用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温伯格还顺手将电磁力也包括了进来。比温伯格晚一年,在欧洲工作的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也发表了和温伯格一样的理论。1979年,格拉肖和温伯格以及萨拉姆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因为中间玻色子的存在,很多基本粒子就有了有限的寿命,例如,谬子的寿命大约是五十万分之一秒。其实,中间玻色子的寿命更短。就拿负W粒子来说,它自己就会衰变成电子和中微子,因此它的寿命只有大约亿亿亿分之一秒。Z粒子也会衰变,比如说衰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同样,它的寿命也只有亿亿亿分之一秒。

小伙伴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子本身只有在原子核中才是稳定的,一出了原子核,它就不稳定了。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中子的质量比质子大了一点点,所以它会衰变成质子,加上一个电子,再加上一个中微子。为什么质量大一定会衰变呢?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就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质量就是能量的结论,那么,粒子的质量大能量就大,通常就不稳定,这就像一个铁球放在山坡上会滚下来一样。中子不带电,它如果衰变成一个质子,就必须顺带一个电子,这样质子加电子的总电荷为零。

中子因为会衰变,在真空中也就有了有限的寿命,但它的寿命比谬子可长多了,大约有14分钟半。当然,科学家早就搞清楚了,原来有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就是因为里头的中子不稳定造成的,这就是著名的衰变。下面就是原子核通过中子衰变的示意图。

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中子的寿命是14分钟多,但好多原子核的寿命比这个时间长很多很多呢?答案是,在不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的能量比它在真空中的能量要小,这是它们受到了原子核中质子和其他中子吸引的缘故。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物理学家发现,要解释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互相吸引,必须假设质子和中子都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一种叫夸克的基本粒子构成的。但是,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夸克,这怎么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你可以假设在质子以及中子中,夸克是由弦一样的东西连接起来的,如果你拼命想拉断弦,弦是会断的,但是在断弦的两端又会出现新的夸克,也就是说,夸克从来不单独出现,它们总是出现在弦的两端。给大家看看质子的情况:

我们看到,质子中有三个夸克,两个u夸克,一个d夸克,那三根弹簧一样的东西就是我前面说的弦。比方说,假定我们拼命拉右上方的那个红色的u夸克,弦断了,但会出现两个新的夸克,一个连着原来的红色u夸克,成为一个新的粒子,另一个夸克还是和蓝色的u夸克以及绿色的d夸克待在一起,成为新的质子。当然啦,我们不可能真的跑进质子里头拉扯夸克,物理学家是在加速器中用别的粒子轰击质子,这样质子的能量就会变大,弦也就被拉断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质子是如何由夸克构成的,那么中子呢?下面就是中子由夸克构成的情况。

对比一下质子,我们看到,质子里面右上方的红色u夸克被红色d夸克取代了,这就是中子和质子的一点不同。正是这点不同,使得中子的质量比质子大一点点,原因是d夸克比u夸克重一点点。聪明的小伙伴这时可能会想到,中子衰变成质子正是由红色的d夸克衰变成红色的u夸克造成的。没错,情况正是这样,再看下页的图。大家看到,d夸克通过先衰变成u夸克和负W粒子,负W粒子再衰变成一个电子加一个中微子。这不就像谬子的衰变情况吗?没错,温伯格当年已经预言了这个衰变,或者说,他重新解释了中子衰变。

那么,现在我们可能会问了,夸克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呢?想到夸克的人,不是一个物理学家而是两个物理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各自想到的。这两个人,一个叫盖尔曼,我在《给孩子讲相对论》里谈到了他。另一个人叫茨威格,这个茨威格不是那个著名作家,而是另一个人,两个不同的茨威格差了50多岁呢。

夸克这个古怪的名字是盖尔曼想出来的。我在《给孩子讲相对论》中提到过,盖尔曼这个人懂得好多语言,正因为如此,他居然看得懂一本几乎是天书的小说,叫《芬尼根的守灵夜》。这本小说反正我看不懂,因为里面出现好几种欧洲语言。根据盖尔曼自己说:“1963年,我把核子的基本构成命名为‘夸克’(quark),我先想出的是声音,而没有拼法,所以当时也可以写成‘郭克’(kwork)。不久之后,在我偶然翻阅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芬尼根的守灵夜》时,我在‘向麦克老大三呼夸克’这句中看到夸克这个词。由于‘夸克’字面上意思为海鸥的叫声,很明显是要跟‘麦克’及其他这样的词押韵,所以我要找个借口让它读起来像‘郭克’。但是书中代表的是酒馆老板伊厄威克的梦,词源同时有好几种。书中的词很多时候是酒馆点酒用的词。所以我认为或许‘向麦克老大三呼夸克’源头可能是‘敬麦克老大三个夸脱’,那么我要它读‘郭克’也不是完全没根据。再怎么样,字句里的‘三’跟自然中夸克的性质完全不谋而合。”

怎么样,上面这段话已经充分显示盖尔曼的语言能力了吧?其实也显示了盖尔曼这个人喜欢卖弄的性格。那么茨威格是怎么称呼夸克的呢?他取了一个后来被大家遗忘的名字:埃斯,也就是扑克牌里的那个A。

好了,基本粒子的寿命我们就谈到这里,下面我们谈谈宇宙中其他东西的寿命。

首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太阳的寿命了。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不仅照亮了我们的世界,它也是地球上几乎一切能源的来源,我们地球上的大气以及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风以及云彩,植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得以生长。那么,阳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件事被科学家弄清楚也不过80年的时间。原来,太阳里面的温度高到让氢原子核不断地转变成氦原子核,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能量变成了光,这就是热核聚变过程。尽管有大量的能量被产生出来,但这种过程还是比较慢的,这样,我们的太阳的寿命据估计大约还有50亿年。等太阳中心的氢经过热核聚变都转变成了氦,一种叫氦闪的短暂爆炸过程就会发生,太阳的外层被爆炸向外推,形成了红巨星。这个红巨星十分巨大,外围将波及我们的地球。

因为太阳已经存在了大约50亿年,所以太阳的寿命一共有100亿年左右。太阳变成红巨星时,它的内核会变成一种叫白矮星的东西。

我们会问,那么其他恒星的寿命有多大呢?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当然,这里的“大”指的不是这颗恒星直径有多大,而是指恒星的质量。为什么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越大的恒星内部的温度就越高,热核聚变的速度也就越高,这样的恒星会很快将氢烧完。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大很多,在它烧完燃料的最后阶段会爆炸,变成超新星。比如说,蟹状星云就是一颗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迹。

前面说了,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质量最大的恒星的寿命只有几百万年,它们变成超新星爆发后,中心的物质还有很多,一般都变成了黑洞。质量中等的恒星,例如我们的太阳,寿命大约有100亿年或者稍微短些。还有的恒星质量不到太阳的一半,这些恒星的寿命都很长,最长的可以达到几千亿年,比宇宙目前的年纪要大多了。

不同恒星爆炸后的结局不同,小恒星的中心会变成白矮星,中等恒星的中心会变成中子星,大恒星的中心会变成黑洞。从现有的知识来看,黑洞的寿命最长了,这是为什么呢?

几十年前,科学家认为因为黑洞不发光,也没有任何其他能量会从黑洞里面跑出来,这样黑洞就会永远存在下去,也就是说,黑洞的寿命是无限长的。1973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那位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发现,黑洞本身并不黑。1973年9月,霍金访问莫斯科,和当时苏联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讨论,他们告诉霍金,按照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一个转动的黑洞应该辐射粒子。霍金觉得这个说法靠谱,但是他不喜欢他们的计算方法。很快,两个月过后,霍金在牛津大学的一次非正式讨论会上公布了他的结论,他发现不转动的黑洞也能辐射粒子。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我要给大家回顾一下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根据量子力学,任何物体其实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每时每刻都有确定的位置。一般来说,一个粒子会同时在很多地方。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其实任何物理对象都有不确定性,甚至真空也有不确定性。物理学家将狭义相对论和不确定性原理结合,然后发现,真空中会不停地产生粒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只是,这些正反粒子成对地出现又成对地消失,平时不可能被我们看到。现在,霍金将黑洞放了进来,他发现,在黑洞的边缘,正反粒子对当然也成对地出现和消失,但是,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会有一定概率将一对粒子中的一个吸入黑洞,而另一个粒子逃离了黑洞,这样,从表面上看,黑洞就辐射出了一个粒子。

你会问了,黑洞的边缘不是连光都跑不出来吗,那么,这个粒子是怎么跑出来的?这就是量子力学奇妙的地方了。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伽莫夫就用量子力学成功地解释了原子核裂变。根据经典理论,一个原子核中的粒子是不可能跑出来的,但是,不确定性原理容许一个粒子有一定概率跑出来。同样,在黑洞的边缘,一个粒子也有一定的概率跑出来。真空中成对的粒子出现,其中一个粒子会跑出来,都是不确定性原理的结果。

这样,霍金完成了著名的黑洞辐射的发现。但是,宇宙中的黑洞往往很大,黑洞越大,辐射就越慢。经过计算,物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宇宙中的黑洞通过黑洞辐射消失的时间都是不可思议地长,远远长于一个小恒星的寿命。

总结一下,宇宙中最长寿的是孤立的电子,电子消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当它遇到一个正电子时。至于质子,很可能也是最长寿的。中子的寿命很短,其他基本粒子的寿命就更短。黑洞是最长寿的天体。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3000字

【篇一: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世纪的科学发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想和创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述了一遍。全书分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等科学家。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部分。可以说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知道。宇宙一开始只有人的手掌大小,后来,经过不断爆炸而引发了巨大的膨胀而变成了原来的几千万亿倍。科学家提出,宇宙也应该有好几个,我们所住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应该更大;以前大家一致认为铅不据有毒性,生理学家找了几个志愿者来做人体试验,几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铅在人的血液和骨头里!一旦把许多铅都吸到体内去了,就很难将毒取出来。每天,我坐在床上看报纸,报纸里的铅到了床上,夜晚还要睡觉,铅不是到人身上了?所以以后再也不能在床上看报纸,;人去世后,人体内有一部分的原子会跑出来,到另外人的体内,有可能你身上还有牛顿的原子呢!

其实,我喜欢《万物简史》的理由很简单,它的奥秘和知识包罗万象,就像饮不完的水,让我不顾一切地去饮用它,使人回味无穷。

【篇二:《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以简短的文字、生动的图画描述了世间万物如何演变而来,并揭示了许多科学理论。

作者是一位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科学读物。每当读了以后,总是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本书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当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讲的科学理论,由于许多高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浅显的文字加以阐述,则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书中讲到的“万有引力”,虽然我很早便听说牛顿的这个著名理论,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完了关于它的叙述,才彻底明白了它的含义。作者这样写道:也许你正在看电视,这时,你吸引着电视机,电视机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间万物都有引力,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时你感觉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缘故。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也就懂了“万有引力”地道理。所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科学类书籍最好看、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奥秘。

【篇三:万物简史读后感作文】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着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万物简史》是一有关于现代科学发展史的书,其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

比尔。布莱森是世界知名旅游文学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乏味的知识在他信手拈来。

布莱森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在20年中他无时无地不在学习英国的人文风貌,从而使在《万物简史》中英国式的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同时出现,佩服的是不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还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在书中不仅涉及了宇宙,天文,物理,化学,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

在书中的有一节介绍了细菌世界,当你安然入睡时,你会不会感到一丝不适?其实在你的床上还住着超过200万的螨虫,它们以吞吃你的头皮屑为食,听起来很恐怖吧!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多么渺小,大自然的神奇。

可总是有人不服从大自然的安排,试图逆转大自然,可结果呢?不用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与大自然对抗的结果自然是灭亡。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当它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的灭亡,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我们正好生活在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它不像新星那样有活力;同时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自由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们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这本书囊括了众多领域,可以使我们的知识累积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我真正放下这本书时我发现世界不再沉闷了,因为我通过《万物简史》这扇窗户了解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精彩带我们去发现!

正因为有无数个祖先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小心和认真,才换来了一个可以坐在这里打字的我,以及此时也许正笑着看这篇文章的你。

【篇四:《万物简史》读后感】

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长了许多。全书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它介绍了从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横生的奇人趣事。对“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等人们似懂非懂的问题都做了合理解释,让我体会到大千世界奥妙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由北大校长许智宏教授亲笔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页的内容里,我最喜欢阅读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纪,有些人正在搞懂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东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听了这个故事,你再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如果某个物体死亡,原子就慢慢离开寄主,游荡四方,寻找其他原子结合,产生新物体。也就是说一条鱼、一张纸等都可能是你的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们大量存在,多得我们无法想象,一切物体都由原子组成,比如在一块方糖大小的空气中,就有4500亿个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满,再乘以4500亿!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无处不在!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寿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这数字真是巨大啊!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这本科学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与美式搞笑绝妙融合,贯穿全书,使我收获颇多。这真不愧是一本能获得最高荣誉的书!

【篇五:万物简史读后感】

小时候,我用稚嫩而充满好奇心的双眸去看大千世界的万物,可我并不知道,万物也可以有历史,不知道宇宙也可以立传。我只能用肤浅的目光去看待万物。但是,《万物简史》却让我摆脱那扇世俗的门,让我在浩瀚无边的科学帝国里去领悟他们。

回溯到书中,你知道这些奇怪惊人的科学异事吗?例如: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看的到的奇点;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变得更加寒冷;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你阅读了这一系列的奇闻怪事肯定会感到大吃一惊,而我也感到不可思议。这本书的作者就用妙趣横生的笔触写了这本书,更是清晰明了地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一一道来。更让我佩服的是,这些繁琐的事变的个个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你知道生命的起源吗?我自想生命应该是在某一时刻,某一地方蹦出来的吧!而书中所述:时间已经证明,事情跟本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化学物质里,没有什么非常奇特的物质,要是你想制造另一个有生命的的物体,无论是一颗青菜,一条鱼,甚至是一个人,你其实只需要四种元素:碳、氮、氧和氢,加上少量几种背的东西,主要是硫、磷、钙、铁。把30多种这类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形成糖、酸和其他基本化合物,你就可以制造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也许,可能正因所此,在你的手中诞生一个新的生命。但是,这一切来说,生命始终是不可思议的,令人满意的,甚至是奇迹般的发生。

其实,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太阳较为安稳的的年代。当太阳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到灭亡为止。从中,这一过程足足要经过100亿年。而我们正好生活在太阳较少动的时段——红巨星,同时红巨星他有大量的物质让它在每秒大约400万吨的超速度发挥,从而用来维持地球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就如书中介绍,每一个人阅读此书以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新的感悟,而我一样,也许在浩瀚的宇宙心空中,生命可能是那么脆弱,每一秒可能就会有新的生命诞生,每一秒都有一个生命的结束。而《万物简史》这扇科学帝国的大门带我领略了生命的精彩,生命多灾多难的进程,也许还能让我明白科学的真谛。正因为这样,我对“死亡”这个可拍的字眼不在感到可怕!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非常赞同美国《纽约时报》说的一句话:“《万物简史》似乎注定要成为一部现代科普著作的经典!”

《万物简史》,终将成为科学领域的一块珍宝!

【篇六:《万物简史》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毒品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篇七:《万物简史》读后感】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着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万物简史》是一有关于现代科学发展史的书,其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

比尔。布莱森是世界知名旅游文学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乏味的知识在他信手拈来。

布莱森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在20年中他无时无地不在学习英国的人文风貌,从而使在《万物简史》中英国式的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同时出现,佩服的是不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还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在书中不仅涉及了宇宙,天文,物理,化学,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

在书中的有一节介绍了细菌世界,当你安然入睡时,你会不会感到一丝不适?其实在你的床上还住着超过200万的螨虫,它们以吞吃你的头皮屑为食,听起来很恐怖吧!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多么渺小,大自然的神奇。

可总是有人不服从大自然的安排,试图逆转大自然,可结果呢?不用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与大自然对抗的结果自然是灭亡。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当它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的灭亡,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我们正好生活在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它不像新星那样有活力;同时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自由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们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这本书囊括了众多领域,可以使我们的知识累积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我真正放下这本书时我发现世界不再沉闷了,因为我通过《万物简史》这扇窗户了解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精彩带我们去发现!

正因为有无数个祖先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小心和认真,才换来了一个可以坐在这里打字的我,以及此时也许正笑着看这篇文章的你。

【篇八:万物简史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毒品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类似的幽默有的时候近乎调皮(这种表达方式语文老师可不怎么喜欢),也许正是在这样一支笔下,才有如此生动立体的一个个科学巨人款款走来,一幅幅科学的图景才如此瑰丽而妙不可言。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能告诉我关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抛开所谓的科学体系的划分甚至抛开科学这个概念大一统的说事儿,它还讲了很多科学家的趣事儿,他更加激发了我热爱科学的热情,让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作文

【篇九:《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著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习成绩平平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习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著作。

【篇十:《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第三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读后感

说起来也许我和这本书有缘吧,在我有幸翻开它的书页之前,就已经三次在互联网上见过它的大名。印象最深的,是说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因此我对它来了兴趣,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地阅读一本书的简介、作者译者、序言、目录、引言。哦,幸运的是,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显得尤为生动。以下我摘录引言中的一段话:

‘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贬低人类一样(至少我有过这种感觉,但我不介意),但是这段话确实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进化史,或者说是组成细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书里说的,也许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绵长的生命中,曾经是秦始皇龙袍的组成部分也说不定。

因为这本书的每一部分都引人三思,而且我目前也没有把它看完,所以,我就只写了书的第三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的读后感。

事实上,现在我已经看到了这本书的第五部,但我发誓在我看过的章节中,我还记得最多的东西是出自第三部。这并不是说别的章节不好,而是说明了人的记忆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只草履虫,那么你需要把这滴水的直径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里的一个原子,那你则需要把水滴的直径放大到24公里宽。

比如说,一个原子的寿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幂年,或者还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比地球还要古老。

比如说,一个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怜的原子核,而如果没有原子核外面的电荷的话,你可以从墙上穿过去,所以与其说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说你是因为电荷之间的排斥而与板凳保持很小的距离浮在板凳上。也许你看不懂,那么你可以去看看《万物简史》。

还比如说,人的指甲一生大约只长两米,当然这不是主要内容。

再比如说,不管空调还是冰箱还是什么其他的一些常用物品都在向空中散出一种叫含氯氟烃的物质,这种东西增加温室效应的本事,要比二氧化碳强上10000倍左右。

其实这些都不是感受,看了这本书后真正让我感受到的,总的来说可以总结成几点:

1、世界真奇妙。

2、人类为了追求永远也追求不完的真理做出了极大的付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3、穿插在文章大的支架中的,人类的无知、傲慢、狂妄、自私、贪婪,以及人类的善良、认真……

但总的来说,我的感受就是:世界真奇妙。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只用五个字,便可以代替我心中的无限震撼与感悟,所以我觉得我已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最主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感到——好好笑哇哈哈!真的是在趣味里学习了。

介绍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攻略的知识结束,本站也有深入讨论生命简史怎么玩的文章供大家查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结义游戏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ieyi.org/gonglei/17858.html

分享给朋友:

“生命简史古生物放置攻略(生命简史怎么玩)” 的相关文章

原神须弥梦之树在哪里(原神须弥梦之树入口在哪)

原神须弥梦之树在哪里(原神须弥梦之树入口在哪)

今天要跟大家讲解原神须弥梦之树在哪里的知识,也会涉及原神须弥梦之树入口在哪,给大家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1、原神梦之树位置 2、梦之树在哪 3、原神梦之树怎么解锁 原神梦之树位置 原神梦之树的位置如下:工具/原料:iPhone 13、IOS15、原神3.01、通过下图的位置传...

大多数人缘快速提升方法分享(如何让人缘更好)

大多数人缘快速提升方法分享(如何让人缘更好)

今天我要分享大多数人缘快速提升方法分享的知识,也会包含朋友们关心的如何让人缘更好问答从多个角度来解答,我希望能够解决你现在遇到的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提高自己的人缘?? 2、如何让人缘好起来 3、大多数人缘怎么增加 4、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缘? 5、大多数人缘怎么提升 6...

斗战神黑风寨攻略(斗战神黑风寨抄家)

斗战神黑风寨攻略(斗战神黑风寨抄家)

今天给各位分享斗战神黑风寨攻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斗战神黑风寨抄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斗战神黑风寨 2、斗战神黑风寨群魔乱舞怎么做! 3、叫我大掌柜黑风寨一共多少关 4、斗战神神之猎场怎么玩 5、斗战神黑风寨修练,...

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钓)

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钓)

我会分享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的知识,也会涉及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里钓,如果能帮助你解答你当下的问题,别忘记关注我们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哪 2、《摩尔庄园》鳐鱼在哪里钓? 3、摩尔庄园怎么钓鱼 4、摩尔庄园求网名 5、摩尔庄园怎么放风筝 摩尔庄园风筝灯蝶在...

暴走地下城宝具怎么选择(地下城加暴走的称号有哪些)

暴走地下城宝具怎么选择(地下城加暴走的称号有哪些)

我将分享暴走地下城宝具怎么选择的知识给你们,也会有地下城加暴走的称号有哪些的讲解,希望可以解决你们现在的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暴走地下城宝具解锁条件 2、暴走地下城艾里克用什么装备 3、暴走地下城苏西带什么套 4、暴走地下城魔法师怎么玩 魔法师宠物,天赋及宝石选择 5、暴走地下...

忘仙攻略宠物(忘仙宠物图鉴)

忘仙攻略宠物(忘仙宠物图鉴)

今天我要分享忘仙攻略宠物的知识,也会包含朋友们关心的忘仙宠物图鉴问答从多个角度来解答,我希望能够解决你现在遇到的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忘仙宠物麒麟精魄怎么获得的 2、忘仙宠物怎么培养 忘仙宠物进化全攻略 3、《忘仙OL》宠物技能合成及宠物入门 详解怎么玩 4、忘仙宠物飞升技能御风...